“深房理”涉事人員被處罰 不僅是因爲“炒房”

金融機構要真正負起審查義務,避免民衆繼續盲目參與到類似的金融遊戲中去。

近日,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官網公佈了一份通報,將參與“炒房”的黃雪絨等29名中介從業人員列入黑名單,並將相關信息抄送徵信機構。有媒體指出,其中兩位與“深房理事件核心人物李雪峰密切相關。

從4月初深圳7大部門聯合調查“深房理”,到近期中介協會將相關從業人員列爲黑名單,圍繞“深房理”的謎團逐步被揭開,也給了相關各方一個警示。

“深房理”的危害不僅限於“炒房”

從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深房理”最開始是一個房地產自媒體,後來看到了深圳房地產市場需求方的“巨大市場”,在逐漸聚集房地產的用戶流量之後,開始在微信羣裡引導這些人搞衆籌“炒房”。

房價快速上漲卻又限購的背景下,“深房理”所做的就是幫助那些沒有購房資格和沒有足夠資金主體在深圳獲得一套房產,並藉此獲益。而其操作手法,類似於建立了一個沒有法律實體的有限合夥公司來一起買房,每個衆籌者都是這個有限合夥公司的股東,股東的股權可以自由轉賣。

也正因此,有媒體這樣概括“深房理”的行爲:“擁有140萬粉絲的微博房產大V‘深房理’李雪峰涉嫌教唆搖籃會員以高槓杆、假結婚、代持等方式‘炒房’。”但這種看法其實有失偏頗

如果“深房理”只是集中在“炒房”環節,他不可能遭受這麼多部門的密集調查。之所以受到調查,是因其在購房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違反現行法律法規的行爲,就像此次中介協會通報中指出的“協助套取經營性貸款、僞造購房資格”等。

金融機構之所以會對購房者進行資格限定,主要原因就在於購房者需要申請貸款,而金融機構爲了確保資產安全,需要對購房者進行各種各樣的限定——但核心還是收入,如果購房者屬於全款購入,那麼就不存在所謂的資格審查。

從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深房理”的服務就涉及爲那些不具有經濟能力的購房者購房,讓不適格的購房者參與市場,不僅不利於購房者的利益——萬一將來房價下跌會導致利益受損,也會釀就金融風險:在房價上漲時加速上漲,在下跌的時候加速下跌。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根源就是銀行向不適格的購房者發放貸款引發。

金融機構需加強購房資金審查

深圳方面的此次通報,意味着此事已經有了一個階段性處理結果。那麼,有關部門可以從“深房理”事件中吸取何種經驗

面對此類事件,關鍵就是要做好對合格購房者的認定,要把合格購房者提升到“合格投資者”的角度。2010年以來,爲了穩定房價,政府在購房者方面作了各種限定,但這些以身份認定爲主的標準並未真正化解房地產風險,某種程度上還催生了各種各樣的灰黑色地帶,讓類似於“深房理”這樣的機構和個人獲得盈利空間

一些調控舉措在那些具有金融穩定意義的核心指標上着墨不多,比如首付款和還款能力。從過去近20年房價上漲的經歷來看,很多銀行忘記了房地產的風險,甚至會和房地產公司聯合起來提供虛假流水來應對監管

但在一些發達國家,購房者都需要對首付款來源做出各種說明。這不僅僅是基於反洗錢的需要,同時還是金融秩序的需要。如果個人購房者的首付款都是來自於借貸,那麼就會加劇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的風險。

然而,在此方面,國內一些地方几乎無人過問,更不管這首付款是否東拼西湊而成。房地產市場一旦下跌,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行爲。

因此,“深房理”之所以要受處罰,根本原因是他把一些沒有承受市場風險能力的人聚集到了金融市場中來。爲此,金融機構要真正負起審查義務,避免民衆繼續盲目參與到類似的遊戲中去,在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的同時,也切實防範隱藏其中的金融風險

傅蔚岡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