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廚餘未分類 中市明年起最高罰6千

爲提升生廚餘回收再利用率,中市環保局訂定1年宣導期,明年起若未依規定分類回收生廚餘,最高將可裁罰6000元罰鍰。(環保局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家中的生廚餘有另外分類回收嗎?經初步估算,全臺中每天製造的生廚餘約有150萬噸,目前回收量僅7成左右,爲確實達到垃圾減量、提高生廚餘再利用效益,臺中市府訂定今年爲宣導期,將從明年元旦開始強制實施生廚餘分類回收政策違規者最高裁罰6000元。

環保局長張宏益表示,包括果皮水果殘渣及未經烹飪過的蔬菜殘渣、菜心沖泡過的茶葉渣、咖啡渣、黃豆渣等屬於生廚餘,經初步估算,全市每日生廚餘量約150萬噸、目前分類回收數量僅100噸左右,熟廚餘回收量約140萬噸,若能確實分類生、熟廚餘,可避免垃圾產生臭味

陳宏益強調,臺中市從2019年10月開始推動家戶生廚餘全面回收,使得生廚餘在一般垃圾量的佔比從原本23.5%下降至17.2%,目前分類做最好的爲家戶回收部分,一般委外清運社區大樓戶成效較差,市府去年底公告「臺中市一般廢棄物之生廚餘分類回收排出規定」,將進行1年宣導。

也就是說,從2022年元旦開始,如果未依規定分類且回收生廚餘,環保局將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可處以1200至6000元罰鍰。陳宏益說,此政策正式上路初期,不排除比照過去破袋檢查方式,盼養成民衆百分百回收生廚餘、達到再利用目標,這一年宣導期也會針對委外清運的社區、大樓加強宣導並規範建議社區可設置生廚餘回收桶。

其實,爲讓垃圾獲得有效利用,臺中市在外埔綠能生態園區首創「生廚餘厭氧發電」,去年七月開始以生廚餘厭氧發酵,約2個月即可生產出綠電,回賣電力臺電公司,1天收益約3萬元,陳宏益說,相較雙北委外運中南部堆肥場、花費3至4個月時間才能讓生廚餘變成肥料的方式,臺中市作法更具效率,且能發電、回饋於民,未來若能百分百回收生廚餘,預估每日售電可達5萬元,符合資源永續與循環經濟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