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郝柏村領銜硬槓海滄──中國謀略(五)

2006年,首屆海峽兩岸龍舟賽廈門集美舉行。(新華社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規模龐大、耗資驚人的「海滄計劃」觸動了兩岸政治敏感神經李登輝及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王永慶的舉動大爲惱火,認爲海滄計劃帶給臺灣政治衝擊遠比經濟傷害還來的大,於是給王永慶下了「停止運作」的最後通牒。

郝柏村甚至揚言:如果王永慶敢與大陸簽署海滄計劃,行政院將:一、責令有關部門停止臺塑集團三家母公司(臺塑、南亞臺化)的股票交易;二、責令相關銀行凍結臺塑集團的資金往來;三、限制臺塑高層人員出境

這三條罰則堪稱招招致命!哪怕僅選擇其一執行都將使臺塑集團傷筋動骨,迫使王永慶只能暫緩簽約,與臺灣政府展開遊說與溝通,而結果則是隨着兩岸局勢趨於嚴峻,轟動一時的海滄計劃,就此折戟沉沙、功敗垂成。

在兩岸政治角力、懸而未決的過程中,「901工程」一拖三年,據說,當時主管經濟的副總理朱鎔基甚是不爽,認爲大陸給足了優惠條件,臺灣方面還故意刁難,「實在不識擡舉」,因此也放了狠話:不能再等了,如果還是不能定下來,就撤掉!

最終「如願以償」,這項投資終究宣告取消。

王永慶颳起臺商「登陸」首波「熱氣旋

事後王永慶曾多次感慨提及:「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當時一步之差,『海滄計劃』未能推動實施,所造成的差異極爲可觀」。

他指出「當臺灣衆多加工業者感受到因爲工資普遍提高,已經逐漸喪失國際市場競爭條件,爲了謀求持續經營,不得不將生產線移往工資不到臺灣1/10的大陸做法,此一情形就像水往下流一樣,完全不是人爲力量所能阻擋」。

雖然「901」工程受制於政治因素停擺了,但隨之颳起的「登陸熱氣旋」,卻使大批臺商絡繹於途,爲兩岸經貿交流打下了不可撼動之牢固基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90年1月的等候簽約期間,王永慶就預付了1,000萬美元定金,在項目以失敗告終後,廈門市政府多次提出返還,但王永慶堅持不收,經協調的折衷方案是將定金轉贈給廈門用於公益事業,最終建成了海滄醫院、廈門眼科中心大樓、集美大學教學大樓三個項目,如今看來,反倒促成了一段臺商投資的佳話。(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