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龍城飛專欄/郝柏村回憶錄的記載──也談張憲義事件(五)【15】

1980年,美國在臺協會理事長丁大衛出席在臺北舉行的中美工商界聯合會第四次年會及同時舉行的中美貿易研討會,北美事務協調會主任委員蔡維屏前往機場迎接。(包承平攝)

故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丁大衛(David Dean)2014年出版回憶錄《非官方外交:美國在臺協會》(Unofficial Diplomacy: the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劉屏攝)

前言:

前文〈五之十四〉刊出後,筆者認爲「下次如果國民黨執政,已經漸漸習慣民進黨思維與作風的綠營同胞們要開始感到『反應不適』了,是必然的。」張憲義博士迴應:「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輪流當權屬民主政治常態。當拜登贏得特朗普時,共和黨人既沮喪又憤怒。但是,他們將等待未來4年後的總統選舉。所以,藍綠營同胞們是會感到『反應不適』,但需要耐心地等待下一次選舉的競爭。」筆者預估「美國方面亦會對此非常地『不能適應』,所以無論如何,美方和民進黨都要盡全力阻擋國民黨在2024年的『回朝』。」張憲義博士說:「這點我不能同意,對政治黨派的偏見,不是民主政治常態,美國不會犯當年國民黨同樣的錯誤。」筆者認爲張憲義博士去國近33年,和臺灣的民主政治發展脫節,臺灣現在是藍綠統獨效應下的民主政治,而且受中共以及美國的影響力相當之大,只看這些日子來的疫苗攻防就清清楚楚。不過,所謂「美國不會犯當年國民黨同樣的錯誤」,不知張博士何指?

關於筆者分析美中臺間之利害關係,獲劉錫輝陳勝朗先生之讚譽,非常感謝。有關「三人轉」,筆者是引用東北地方戲「二人轉」的形象而來。美國在這齣戲中的角色隔着中、臺之間,是扮好人、還是做壞人或者同時都是,完全看其所需以及當時中、臺之間的關係。筆者雖稍有戲謔之意,然不否定美國長期以來維護臺灣安全與繁榮的功勞,甚至亦不否定文革後1980年以後的30年中,美國對於中國現代化的重大幫助。然而,這樣子的複雜的美中臺三方關係,將來會走得多久,發展到什麼程度?筆者相信,臺灣和大陸可能都缺乏能力將此予以模型化思考,而皆產生被動的現象。而美國方面在其四十年來的摸索與驗證中,應可逐漸找到一個方法與參數來管控美中臺三方關係,使其往有利於美國的全球戰略方向發展。對於臺灣方面,我們自身長期以來沒有條件、也沒有花費心思,思考如何充分運用此「三人轉」模式,定位出自己的目標與方向,在可以掌握的關鍵處施力,而不是處處依賴美國,或盼望中共垮臺,或期望中國日益壯大。筆者常聽說臺灣是棋子,既不能統又不能獨,筆者認爲這並非事實,因爲臺灣目前既不需要統,亦不需要獨,首先需要健全政治體制與社會結構,其次是在教育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以及增加就業機會。以政治體制來說,在總統制、內閣制和雙首長制以及中央與地方自治分權方面的制度方面,應結合官、學、產業、民意代表以及輿論,長時間討論,找出方案,並且立法通過之。筆者認爲不論統獨,良好的政治制度與培養優秀人民,都是核心價值。沒有這兩層的基礎建設,不論統獨,下場都不好。

本文:

以下資料摘自郝柏村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天下遠見出版,2000年),筆者在每一條相關日記記載後,做出自己的意見。前文〈五之十四〉,敘述至1985年10月27日。

1985年大事記(續)

11月1日,下午四時到中正機場,宋部長夫婦親來送行。洛杉磯時間一日上午十一時抵國際機場,劉達人處長、烏鉞夫婦等來接。劉達人處長以晚宴招待,適李國鼎先生亦在洛杉磯,參加晚宴(郝柏村訪美-筆者按)

11月2日,今日上午乘AA機(即 American Airlines -美國航空公司),於八時由洛杉磯起飛,飛行五小時,抵華府杜勒斯機場,錢代表夫婦親自來接。晚間果芸在四季飯店(Four Seasons Hotels)以晚宴款待同仁。

錢復夫婦接機,第一場洗塵晚宴在名貴之Four Seasons Hotels由駐美採購團團長果芸中將招待,可見果芸之地位看漲-筆者按)

11月3日,晚間錢代表在雙橡園以四桌宴,美方有丁大衛夫婦及辛格夫婦。

(丁大衛(David Dean,1925-2013)是美國在臺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AIT)的首任理事主席。筆者在此稍事說明美國在臺協會的沿革與功能,並嘗試討論美國在臺協會的政治位階

「美國在臺協會」是美國政府因應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與中華民國終止外交關係,爲了延續與中華民國及臺灣人民之間所需之政治、外交、商務、文化等關係,國務院依據國會1979年4月10日通過並回溯於1979年1月1日有效之「臺灣關係法」所設置的特殊機構,其臺北辦事處受委託辦理相當於美國大使館館務。臺灣方面與美國的對應單位爲「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CCNAA),民進黨執政後與美國更名爲「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TCUSA),注意Taiwan一字,有政治涵義。「美國在臺協會」名義上爲民間機構,實質上受到美國國會的授權和監督。筆者認爲「美國在臺協會」的成立與順利運作是世界外交史上非常突出的一件事,可以見到美國的強盛與美國人的創意。不論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都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理論上,應該是都既不滿意亦不能接受)。至於美國在臺協會的政治位階,筆者認爲有主觀客觀兩個層面。主觀上,美國在臺協會是專爲延續臺灣與美國關係成立的機構,除了處理準外交事務,還具有相當的感情與友誼成分,如雷根總統所說「不能拋棄舊朋友」。這一點,主觀上,在普遍臺灣人的心中,美國在臺協會是臺灣在孤立國際社會中非常重要的一箇中流砥柱。客觀上,美國在臺協會以及其臺灣辦事處是美國務院所委任處理臺灣事務的非官方機構,然由於其獨特性以及當前衝突的美中關係,筆者認爲在美國府會的認知中,其政治位階應僅次於國務院。從中華民國與臺灣的角度觀之,美國在臺協會雖然不具官方身份,但是中華民國臺灣的外交部、國防部、經濟部、衛生福利部部會和美國交流時,有一統籌機構的負責分別聯繫與處理,其效能反而高於各單位自行和美國各部會聯繫。因此,美國在臺協會對臺灣而言,裡子多於面子。由此,中共若真實地期望統一臺灣,應學習美國在中共中央成立獨立於統獨爭議的統籌辦理臺灣事務的一個權力機構。像現在的「已讀不回」海協會早已喪失其基本形象與功能,顯示出在競爭臺灣民心時,中共已經是失敗的,必須徹底檢討,改弦易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