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有理有據

鑑於稀土資源稀缺性和極高的戰略價值,關於稀土的博弈從未真正平息。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美國、歐盟和日本中國稀土出口管控措施提起訴訟後,這一被稱爲“21世紀戰略元素”的資源再次成爲各方關注焦點。

不可否認,以現有稀土探明儲量來論,中國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中國擁有世界上儲量最多、品種最全的稀土資源,供應全球90%以上的稀土市場。目前,中國累計探明的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的36%,已知的17種稀土元素,中國都有一定儲量。

稀土元素雖然在地殼中絕對量很大,但並不稀有,只是目前真正具有工業化開採價值的礦藏並不多,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近幾年,在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發現了大型稀土礦牀。

一直以來,中國不僅沒有從寶貴的稀土資源中獲得應有的利益,反而付出了沉重的環境和資源代價。由於資源和環境成本未計算在內,中國稀土產品出口價格一直較爲低廉。上世紀90年代之後,美國等國家相繼關閉本國礦山,轉而從中國進口,造成中國稀土儲備量大幅下降,環境問題日益嚴重。

中國國內稀土界素有“南贛州、北包頭”之說,由於稀土開發,兩地環境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

在重稀土資源豐富的贛州,稀土開採一度使用的池浸工藝被稱爲“搬山運動”——先砍樹鋤草,然後剝離表層土壤,所到之處山體植被都會遭受難以修復的破壞。另外,浸出、酸沉等工序產生的大量廢水富含氨氮重金屬污染物,嚴重污染飲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在包頭,雖然輕稀土爲主的稀土礦開採過程對環境的破壞力相對較小,但礦石的分離和冶煉過程仍不可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保護環境和資源可持續開發,中國近年來對稀土開採和出口等方面採取了必要的管理措施。從稀土出口配額調整,到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稀土資源稅的調整和行業整頓,國家對稀土行業的調控政策逐步加碼

然而,中國的這些管控措施卻在國外引起很大爭議。西方國家頻頻散佈中國壟斷稀土言論,指責中國的措施對世界其他國家造成“極大破壞性”,要求中國放寬稀土產業的管制。

事實上,與其說中國壟斷稀土供應,不如說其他國家國內稀土行業准入門檻過高,使得中國的稀土供應更具吸引力。

受稀土產品價格上漲、中國稀土出口配額量管控以及打擊稀土產品走私等因素影響,近年來世界各地新的稀土勘探和開發項目猛增,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正在重新或加大稀土資源的開採。

以美國爲例,美國的稀土資源探明儲量僅次於中國和獨聯體國家,位居世界第三。其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芒廷帕斯礦山是中國以外地區已發現的最大稀土礦山,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該礦山一度是全球稀土第一大供應源。

2007年4月,美國鉬礦公司宣佈重新開發已關閉五年的芒廷帕斯稀土礦,並在2008年進行了恢復性生產。雖然目前已恢復了開採,但規模仍然不大。鉬礦公司曾雄心勃勃地表示,公司正全力運轉,預計2012年第三季度前稀土氧化物產量將升至19050噸。

江西依路瑪稀土發光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科學家唐寅軒認爲,美國一向重視國內環保問題,芒廷帕斯礦當年停產的一個重要原因即環境污染。如今,芒廷帕斯要恢復生產,必須經過嚴格的環境評估,大規模開採起碼還要2到3年,而且環保投入會非常大,在綜合開採成本上肯定要比中國稀土開採高很多。

同樣,環境因素有助於解釋,澳大利亞礦業巨頭萊納斯礦業公司爲何在馬來西亞建設稀土冶煉廠。這座號稱世界最大的稀土冶煉廠耗資2.3億美元,主要冶煉採自澳大利亞的稀土。萊納斯礦業公司官員曾公開表示,在澳大利亞建設並運營這樣一家稀土冶煉廠所需成本是馬來西亞的4倍,且在澳大利亞運營,公司還必須面對在環境問題上態度強硬綠黨

由於憂慮對環境造成污染,馬來西亞當地環保人士和民衆數次對該稀土冶煉廠的建設運行表示抗議,迫使該項目一度緩建。這一新障礙也給衆多外企翹首企盼的稀土加工廠新址蒙上了陰影。

作爲中國稀土最大的進口國,日本此次的加入也備受關注。此前,日本有研究小組發佈消息稱在太平洋海底發現大量稀土資源,有望使日本等國家擺脫對中國稀土產品的依賴。然而,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即便這則消息屬實,短期內這些資源也難以被開發,且將來如果開發,不僅難度很大,成本也會十分高昂。

部分外企負責人也表示,其他國家的稀土資源相對較少,稀土採礦業也處於恢復或起步階段,面臨的環保壓力比較大,一個新項目從規劃到投產,即使順利也要數年,因此短期內對中國的依賴仍難改變。

此外,輕、重稀土供應的結構性矛盾短期內依然難以解決。澳大利亞工業礦物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達德利·金斯諾思曾預計,到2015年,雖然非中國供應的輕稀土資源可以滿足除中國市場外的全球市場需求,但中重稀土供應只能滿足其50%的需求。這意味着,另外50%的中重稀土仍將來自中國。

面對美國、歐盟和日本此次的聯合施壓,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中方一旦被起訴將會主動應訴。對美、歐、日提出的磋商請求,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中方將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妥善處理,同時強調中方無意限制貿易自由,更無意通過扭曲貿易的方式保護國內產業,中國的政策目標符合世貿組織規則。

國內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也曾撰文指出,每個國家都有權利保護自身資源與環境,而中國的稀土此前十多年的惡性出口既壓低了價格又破壞了環境,目前整肅稀土出口秩序,正是維護自身利益的合理主張,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有理有據。(記者 王亞光 任會斌 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