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掉地3秒還能吃?醫揭隱藏陷阱 6大食安迷思全破解

醫師李尚謙盤點6大常見食安迷思,其中「食物掉地3秒還能吃」就是不斷在流傳的說法,實際上完全錯誤。(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食安問題頻傳,也讓大衆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度日趨增加,但仍有許多迷思需要被釐清。對此,聯新國際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尚謙盤點6大常見食安迷思,其中「食物掉地3秒還能吃」就是不斷在流傳的說法,實際上完全錯誤,他說明,即使看起來、聞起來都沒問題,但是掉到地上沾到髒東西就是髒了,不會因爲小於3秒就沒事。

醫師李尚謙於個人臉書專頁發文,整理出以下6大常見食安迷思並一一解答,讓民衆對食品安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1、食物中毒一定是最後一次吃的食物問題?

除了某些毒素和病毒外,多數食物中毒需要比幾小時更長的時間才能致病。因此食物中毒的症狀可能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後的幾小時至幾周內出現。

2、食物中毒最壞的情況,只是肚子痛?

雖多數食物中毒案例輕微,只出現1~2天症狀,然而,其不僅會導致胃部不適,還包括髮燒、腹瀉、嘔吐和脫水等情況,嚴重時甚至需要就醫。除此,也有其它少見但可能嚴重的症狀,例如癱瘓、腦膜炎和死亡。

3、食物掉到地上3秒內就可以撿起來吃?

即使看起來、聞起來都沒問題,但是掉到地上沾到髒東西就是髒了,不會因爲小於3秒就沒問題。此外,引起疾病的細菌往往不會影響食物的味道、氣味或外觀,千萬別單純依賴視覺、嗅覺來判斷食物腐敗與否,吞下肚恐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4、不能把還是熱的食物放入冰箱?

熱食可以放入冰箱,並最好分裝成小份,以便在冰箱中更快冷卻。尤其易腐敗食品更要在2小時內放入攝氏4度或更低的冰箱中,因食物放在室溫下超過2小時,細菌可能會快速繁殖,應扔掉較妥當;若食物放在室內或室外溫度高於攝氏32度的地方,則應1小時內冷藏或丟棄。

5、微波爐可以殺死細菌?

微波爐不能殺死細菌。

6、食物只要加熱過後就沒事?

包括仙人掌桿菌、米酵菌酸等,都不能透過加熱被分解。其中仙人掌桿菌是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原,可由細菌本身或由細菌產生的毒素而導致食品中毒,引起的中毒症狀可分爲嘔吐型及腹瀉型2類,前者常跟米飯、炒飯放太久重複加熱有關;後者則與肉湯、肉汁較有關係。

關於食物「3秒定律」的迷思,食藥署曾提醒,不論食物掉在地上多久的時間,食物都會沾染到細菌等微生物。若不慎攝食入病原菌,如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都可能會引發食品中毒,導致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