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身分證會被追蹤...假的!內政部闢謠:不留軌跡無法追蹤

內政部澄清新式數位身分資安疑慮。(圖/內政部提供)

記者婕妤臺北報導

針對國民黨立委質疑數位身分識別證(簡稱New eID)有追蹤機制,內政部12日召開記者會嚴正澄清,未來New eID不會主動發送訊號,不會泄漏位置,不會蒐集民衆使用軌跡晶片寫入個人資料後,即啓動亂數序號機制,根本無法追蹤,請民衆可大大放心。

內政部表示,中央印製招標公告對晶片安全管理規格是依據ISO 14443及ICAO之國際安全標準規範訂定,每個晶片都有專屬識別碼(unique ID, UID,也就是chip id),在內政部核可下,中印會以UID資訊記錄卡片生產履歷,避免晶片外流、盜用或不當使用,未來此UID亦可做爲辨識晶片卡是否爲僞變造卡之用,是生產過程中重要的安全管控機制。

內政部提到,在寫入個人化資料後,採用ICAO對隱私保護之建議,啓動隨機亂數序號機制,每次感應都重新產生不同的隨機亂數,自無法追蹤晶片使用軌跡,與現行晶片護照相同。

內政部指出,New eID是一張晶片卡,只有身分識別的功能,是自然人憑證的升級版,使用時跟自然人憑證一樣,不會連回憑證中心,自然不會留下任何紀錄;晶片已存有個人身分基本資料,無須連回內政部取用個資,且晶片設有分區加密保護機制,同時服務機關必需先得到內政部許可及民衆同意下,方能讀取晶片資料。

內政部進一步表示,民衆使用New eID之紀錄,是留存於提供服務的機關,其依法不得做「目的外之利用」,內政部也沒有蒐集這些紀錄,並在保護個資運用法律框架下,任何目的外之利用,均受到嚴格限制,公、私部門若要使用民衆個人資料,也均受到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規範,應盡資料保護之責,以嚴密保護民衆隱私及資訊自主權

內政部解釋,中印的招標公告是針對一般制卡生產流程,系統在追蹤卡片生產的作業狀態,其文字爲避免外界誤解,將進行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