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滯銷/海南蓮霧大王感嘆 果種移陸「逼不得已」

海南蓮霧大王黃益豐。(圖/記者曾俊豪攝)

記者曾俊豪/海南-深圳連線報導

水果滯銷」在今年夏天成爲臺灣重大民生議題,有人把矛頭對準臺商,認爲他們把臺灣的水果品種移植到中國大陸,導致外銷吸引力下降。面對外界質疑,有海南蓮霧大王之稱的黃益豐大聲喊冤,他表示大陸人口超過13億,臺灣的種植面積小,無法滿足對岸市場需求,將水果移到大陸種植是不得已的作法

來自屏東的黃益豐,2001年創辦海南金德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如今已是當地規模最大的蓮霧種植基地,佔地超過1700畝。爲了確保蓮霧產品長年供應,他還把基地劃分成30個季節調控區,透過人工假性氣候技術,克服蓮霧的季節性制約

然而,黃益豐的創業路一開始並不順遂。他原本引進臺灣「黑金鋼」蓮霧,但發現該品種不易保存,表皮容易裂開,不利長途運輸,因此才改以泰國長紅、馬來西亞大紅蓮霧以及印尼大葉霧雜交培育新品種「中國紅」,如今產品銷量佔大陸蓮霧市場80%。

▲海南蓮霧大王培育品種「中國紅」。(圖/記者曾俊豪攝)

面對臺灣政論節目,把水果滯銷的矛頭對準臺商,抨擊他們「把臺灣蓮霧引進大陸」、「臺灣品種都被臺商帶過去」,黃益豐無奈表示「不要罵我們」。他指出,大陸人口超過13億,在臺灣怎麼賣才2000多萬人,加上臺灣種植面積只剩5000多公頃,「根留臺灣」無法滿足客戶

只不過,到海南十多年,黃益豐也感受到市場轉變。他表示,剛創業時,大陸最大優勢人力成本,一天17元人民幣(以下同),土地租金一畝也只要100元,但在海南朝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區發展後,要拿土地的難度變高,租金還上漲到一畝2000元,讓他不斷反問自己「投資農業還有優勢嗎?」

▲臺商黃益豐蓮霧種植基地一隅。(圖/記者曾俊豪攝)

黃益豐強調,在成本提高,產量無法增加的情況下,他們透過當地政府協助「轉型升級」,也就是「一二三產業融合」,一產生產、二產加工、三產結合旅遊,從其他地方填補一產的損耗

至於臺灣的「水果之亂」,黃益豐則認爲,臺灣還是有「管理」和「銷售」的優勢存在,水果當天採摘下來,隔天就能送到消費者口中;但他在海南做「粗放性管理」,工人能達到預期的60%已經很滿意。

▲臺商黃益豐蓮霧銷售量佔大陸市場80%。(圖/記者曾俊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