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老蔣、小蔣齊聚一室?「少年當代」探檯曆史變遷
梅丁衍 Dean-E MEI《少年臺灣》 。(圖取自當代館官網)
人不癡狂枉少年!青春只有一次,除了求學、戀愛,在那個風起雲涌的年代裡,民歌、書籍、建築見證了我的青春年少!臺北當代藝術館將呈現新展「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期自 7月20日至10月31日,彙集來自16 位(組)出生於1950至1980年間的藝術家及組織的代表性作品,並由此追溯期間臺灣文化歷史變遷的重要時刻,探究臺灣當代藝術的形成過程。在藝術家梅丁衍策展的展間中,重新陳設少年時期玲瑯滿目懷舊的日常生活收藏品,從太空時代、孫中山、老蔣、小蔣,當時戒嚴時代的禁書等,邀你穿越時空回憶歷史。
雪克《1989》。(圖取自當代館官網)
當代藝術館以此拉開「當代藝術 ongoing」五年計劃序幕。正逢臺北當代藝術館邁入開館十八週年之際,該計劃象徵着當代館的成年禮,將持續探討不同大型策展議題。「少年當代」。
黃國才《絕對空虛》。(圖取自當代館官網)
由知名策展人高千惠策劃,「少年當代」探索於1950至1990年之間戰後三個世代的生活及文化記憶,以及他們充滿壓抑與變革的共同過去。展覽中的藝術家及團體以回顧的方式深入追溯童年及少年時期的回憶,呈現集體回憶的影響與及個人美學觀念,透過以視覺藝術作爲語言,重新檢視少年當代的靈感來源、歷史語境,以及藝術語言的轉變。
參展的16位(組)參展藝術家,依展覽路徑包括:劉秋兒、梅丁衍、張幹琦、徐瑞憲、郭俞平、王逸帆、黃國才、張君懿、謝鴻均、高俊宏、陳泓易、雪克、洪鈞元、張立人、許哲瑜、美的建設團隊(林玉婷、林君安、林建志、楊佳璇、凌宗魁、蕭文龍)。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是「當代藝術 ongoing」五年計劃的首展。未來五年內,當代館將每年邀請一位專業策展人,分別針對五大策展議題:當代藝術的萌發過程、空間創造、體制健檢、當代藝術在臺灣、當代藝術的跨域,提出獨到的切入點與詮釋視野。
首先在當代館廣場正門高掛着巨幅吸睛的黑白布條,張貼解嚴(1987年)前各式禁書、禁歌、禁語名單,率先喚醒曾經度過戒嚴時期觀衆們的共同記憶。
在展覽入口處懸掛的紙箱書寫標語「抵抗就是美」,是長期參與行腳與抗爭運動劉秋兒的作品。 (圖取自當代館官網)
在展覽入口處懸掛的紙箱書寫標語「抵抗就是美」,是長期參與行腳與抗爭運動劉秋兒的作品,現場陳列他長年以來參與社會行動的代表檔案,以時間記錄他藝實踐的行動力,體現他與各場抗爭運動間的行動關係。
徐瑞憲《九個夢─跳格子》 。(圖取自當代館官網)
擅長機械動力創作的徐瑞憲,首度展示《九個夢-跳格子》是累積至今14年的研究藍圖、模型與其機動原理,透過孩童「跳格子」的遊戲,部屬了九個世界觀,利用壓克力燈箱形式,以三層結構建構出造型美學與夢想原型,迴歸對自然的尊敬與想像。
梅丁衍《少年臺灣》。(圖取自當代館官網)
長期關注政治議題以及身分認同的梅丁衍,重新陳設少年時期玲瑯滿目懷舊的日常生活收藏品,從食、衣、住、行各類早期物品,展出數量高達數百件,宛如走入臺灣記憶的時光隧道,不僅解剖與組構出他與《少年臺灣》的關係,也讓觀衆找到屬於自己的回憶。
因應本次展覽而全新創立(並將於展覽結束後即行解散)的跨界藝術團隊「美的建設」,由藝術家林玉婷、林建志、建築師林君安、建築與文資保存工作者凌宗魁、藝評楊佳璇、看板畫師蕭文龍合作組成,以《理想房屋》作品打造出1957年至1994年間八棟公寓及大廈的「樣品屋造型展間」,模擬「房屋代銷商」視角,撰寫八冊建案簡介,重現冷戰時期逐漸邁向現代化的集合住宅之建設美學。
潘小雪館長、策展人高千惠、展出藝術家及春之文化基金會。(圖取自當代館官網)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
日期:2019/7/20~10/13
地點:臺北當代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