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弄丟護照「慘困機場18年」 寫下千字日記…精神出問題

納賽裡機場生活時,總會坐在紅色椅子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來,難民議題始終是各國討論的焦點。出生伊朗男子納賽裡(Mehran Karimi Nasseri)本身也是難民,1988年時本以爲可以從巴黎前往倫敦,卻遺失相關文件護照,最後在機場住了18年,直到2006年因病住院,才終於結束不穩定的日子;他的故事也促成了知名電影航站情緣》(The Terminal)的誕生。

納賽裡1943年於伊朗城市馬斯吉德蘇萊曼(Masjed Soleyman)出生,他1973年前往英國讀書,期間參加一場反對伊朗沙王巴勒維(Shah Reza Pahlavi)的示威活動。他聲稱,反政府的自己1977年回到伊朗後被監禁,接着處於流亡狀態

高調抗議政權的行爲帶來諸多不便,納賽裡尋求政治庇護,卻被歐洲各國拒絕長達4年;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1981年才終於發放難民身分。由於獲得相關文件,他可以在歐洲國家申請成爲公民,打算餘生要在英國定居,怎料卻陷入困境。

1988年,納賽裡從巴黎前往倫敦,抵達希斯洛機場,他的美夢碎了,相關人員將他遣返回法國。他表示,包包裡原本裝着難民文件與護照,有人趁他搭乘火車時偷走。

納賽裡起初遭法國警方逮捕,不過他可以合法進入機場,因此隨後獲釋,尷尬的是,他無法離開機場,沒有相關證件,也沒辦法回到伊朗,他便開始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第一航廈生活,一住就是18年,從1988年8月到2006年7月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滯留機場的光陰中,納賽裡會把隨身行李放在身邊,他花費大量時間閱讀,研究經濟學,還寫下1000多頁篇幅日記。他經常在美食廣場的麥當勞用餐,除了填飽肚子,他也懂得一些娛樂,那就是替自己捲菸

納賽裡似乎變得與機場密不可分,員工甚至會帶報紙食物給他,他也盡力維持良好儀態,會固定清洗衣服。同時,他的情況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來自各地的記者前來機場採訪;此外,還有美國民衆寫信鼓勵,夾帶100美元,「請讓他知道,我們期盼他有個安全、舒適與開心的未來。」

法國人權律師布爾蓋特(Christian Bourguet)後來成爲納賽裡的律師,過程中不斷面臨各種難題。直到2006年,納賽裡健康狀況亮紅燈,住進醫院,據悉他在法國得到了自由,2008年來到巴黎郊區的一處庇護所,終於開展穩定的生活,還藉由出版的自傳賺進收益,不過,他疑似是在機場住太久精神一度有些問題說詞也反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