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新菜單-如意宴如御膳 美食美器生輝

臺北如意宴之關東刺蔘拌紅薏米扒菜碗以刺蔘直徑爲準,不太廣,不太深,讓自然稠厚的芡汁溢流,描金玉盤閃爍光輝。(陳麒全攝)

臺北如意宴之益腦鵪鶉養生湯:釉紅鑲金湯碗非常注重保溫性,蓋緣碗緣加強厚度與密合,掀蓋飄香,湯溫燙嘴。(陳麒全攝)

臺北如意宴之東石青客家菜脯粥:茶壺高湯,就是不漏水,茶碗盛白飯,上鋪蚵仔下藏絲瓜,先灑菜脯,後淋熱湯,重新演繹臺式熱粥。(陳麒全攝)

出身香港家族法國百年麗固瓷器執行董事張聰(左),與臺北文華東方酒店行政主廚黃天武聯手打造如意宴的色香味形器。(陳麒全攝)

臺北如意宴之九宮格開胃小品鉑金方盤上託9小碟,每個小碟呈現中國曆代燒瓷工藝,以及主廚配搭食物用心計較,釉裡紅烏魚子手繪鉑金裝曼波魚,而如意餐瓷系列最具代表性豆青浮雕祥雲則放進小鮑魚。(陳麒全攝)

臺北如意宴之九宮格開胃小品:鉑金方盤上託9小碟,每個小碟呈現中國曆代燒瓷工藝,以及主廚配搭食物的用心計較,釉裡紅配烏魚子,手繪鉑金裝曼波魚,而如意餐瓷系列最具代表性的豆青浮雕祥雲則放進小鮑魚。(陳麒全攝)

法國百年瓷器LEGLE麗固提供整套如意系列餐瓷,與兩岸三地知名飯店聯手設計菜系的如意宴,日前該宴巡迴到臺北文華東方酒店。

賓客津津樂道如意宴有如御膳,一頓飯吃下來使用近百個碗盤杯,誇獎主廚善烹海鮮並利用在地食畫龍點睛,但如意宴除了名牌瓷器盛裝美饌,瓷器本身其實有話要說。

中式餐瓷不順手 量身訂做

「喝湯的瓷湯匙總是東倒西歪,沒有匙託就無法站立;茶壺倒茶時總是滴滴答答,壺嘴要套塑膠頭:湯碗或飯碗的碗腳太淺,扣住不容易,拿起來也太燙手。」

法國麗固LEGLE瓷器執行董事張聰,直指中式餐瓷長期以來在使用上的窘境,「中式餐瓷大多是聯合國加雜牌軍,即使是昂貴的歐洲或日本名牌,深淺、寬窄、厚薄、曲線和弧度都不太符合中華料理的需求和邏輯,用起來就是不順手。」家族以工業、鋼鐵起家的香港人張聰,數年前入主法國百年瓷器廠,便着手研究不光是品牌,花色,最重要是真正實用的中式餐瓷。

三年前他找上英籍華裔皇室御用陶瓷設計師Peter Ting,兩人談到中華料理博大精深,燒陶技術開世界先河,但如今中式餐瓷窘態百出,忍不住紅了眼眶。

於是Peter擷取中國曆代陶瓷、木器、漆器、傢俱,園林等元素,以祥雲爲主要形狀設計「如意」系列,然後張聰又找上兩岸三地知名飯店主廚開發不同菜系的如意宴,一邊燒瓷一邊燒菜,陸續爲中華料理量身訂做全套餐瓷。

■湯匙優雅挺立 茶壺可堆疊

目前正在文華東方酒店舉辦的臺北如意宴,由雅閣粵菜行政主廚黃天武掌杓,黃師傅端出拿手的扒刺蔘,Peter便爲勾芡的扒菜設計專用蓋碗,「深度淺一點,碗口廣一點,烙上一圈金環,讓色澤深沉的扒菜因此生輝。」

張聰以爲,中式餐瓷沒有第一品牌,雖然各大國際名牌均有中式餐瓷系列,「但外國人不懂中菜,光是一支喝湯的小小湯匙,不是歪歪倒倒站不住,便是尺寸不合難就口。」

Peter Ting以Ferragamo的第一雙高跟鞋爲雛型讓中式湯匙優雅挺立,並強調以東方女子嘴巴寬度來考量湯匙入口的最佳長度和角度,同樣迴歸實用性的還有茶壺,「不但倒多少次壺嘴都不會漏水,如意系列的茶壺還可以堆疊,因爲壺蓋沒頭而是內凹。」

■午晚各開一桌 每桌最多8客

張聰推廣的如意宴,讓美食美器烘托,而器皿的圖案有青花瓷、釉裡紅、漆器灑金、蛋殼裂紋等,甚至出現令人感到眼熟的名牌紀梵希LOGO,原來這是出自中國傳統窗花圖案。

臺北如意宴每天午晚各開一桌,每桌最多供應8客,午餐5道每人1600元,晚餐8道4200元,午餐非常搶手,預定超過一個月以上。

★更多王瑞瑤的吃喝玩樂,請上旺到報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onder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