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務會議代表:轉型正義已有國家法律規範 非校級可認定

左起臺大主秘孫效智、臺大校長管中閔、臺大副校長周家蓓於校務會議後向媒體說明。(簡立欣攝)

臺大校務會議週六(13日)登場,其中受到注目的討論提案第3案,是臺大學生建議成立「校園轉型正義小組」,最後以24票贊成比109票不贊成,不通過。臺大校長管中閔表示,雖然提案未過,但是學校還是支持、鼓勵持續校史學術研究,期待這些研究排除成見、開放心胸、不私不偏、去僞存真,讓校史更真實呈現。

由於校務會議未對外開放,臺大副校長周家蓓會後向媒體說明表示,第3案先讓學生會長不限時間、完整說明,之後有非常多代表舉手表達觀點,到第7位表達意見後建議停止討論,但是過程師生都可以自由舉手,學生會長和學生代表並沒有再舉手。直到有與會代表建議停止討論,經過表決,贊成停止討論105票,反對停止討論1票,顯示這個議題大家都覺得闡述得很清楚,因此就直接議案投票,最後24票贊成,109票不贊成,提案不通過。

管中閔補充,該位建議停止再討論下去的代表說,臺大不是中華民國法律的化外之地,「我們都必須接受中華民國法律的管轄,」而轉型正義已經有法律規範,所以與會者根本沒有資格校內成立這樣一個單位,做這樣的調查或認定,因此他建議停止討論。

關於學生會會長表示,希望臺大校史館未來增加功能,臺大主秘孫效智說,這是臺大校史館很重要功能,陳維昭校長卸任之前編撰1928到2004年校史,李嗣涔校長擴編到2012年,臺大做爲龍頭大學,一定會用最嚴謹的學術精神,從歷史學研究方法,排除政治立場,追求客觀歷史真相。

管中閔表示,雖然該提案沒有通過,但這不表示學校反對更進一步釐清校史。臺大基於學術自由傳統,一向支持學生以自由開放的精神探究真理、探索真相,這些真相當然包括校史的真相。

管中閔說,過去臺大也致力探討四六事件、臺大哲學系事件,但他也要強調,探索歷史跟推導科學公式不一樣,後者是一清二楚、沒有含糊空間,歷史事件卻往往因爲時日久遠、資料散佚、不容易呈現真相,甚至不同角度看事情也會有不同面貌,「古人說『善未易明,理未易察』就是這個道理。」

管中閔引用傅斯年之語,應該「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東西」,多方探索、深入挖掘做歷史研究,但即使如此,能發現的歷史也是片段、局部,而不是全貌,歷史也不是靠開會或投票就可以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