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童胖又營養不良!專家揪「關鍵原因」:竟有人早餐吃薯條配冰

臺灣兒童肥胖問題嚴重,體位異常比率會隨着年齡增加。(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臺灣兒童肥胖問題嚴重,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兒童體位異常比率會隨着年齡增加,且兒童膳食纖維攝取量也有不足問題;對於兒童肥胖率越來越高的趨勢專家指出,這主要跟混合配菜食用」及「熱量過剩」有關,甚至還聽過有孩子早餐薯條冰棒,也就是完全只攝取到高油高糖

董氏基金會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根據國健署在1993-1996年及2013-2016年兩次「臺灣國小學童調查」,過重及肥胖率已從19.8%上升至26.7%;進一步分析學童兩次調查間的型飲食型態,發現孩子們在鈣質與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的問題也較過去嚴重。

許惠玉說,政府相關單位也一直在積極提倡預防孩子肥胖,狀況有漸漸好轉,但仍有營養不良、熱量過剩的問題存在,就曾聽過有小孩早餐只吃高熱量薯條和高糖分的冰棒,完全沒有攝取到營養素

另外,暑假也是孩子發胖高峰期,201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根據學童的日週期與年週期律動來看,兒童在夏季增加體重較多,該研究彙整過去190項研究,其中80%指出兒童在週末所表現出與體重控制相關的行爲,如飲食、身體活動、睡眠、使用3C等,這也可能是學童夏季增加體重較多的重要因素

▲專家提醒,家長要幫助孩子落實正確飲食生活型態,纔有助預防肥胖。(圖/記者趙於婷攝)

兒童肥胖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風險,對於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等都有影響,且小學時期肥胖的兒童,在成人後有6到7成仍然肥胖;而國中時期的肥胖,將來更高達7到8成也是肥胖成人。

許惠玉也特別提到,孩子使用3C時間頻率上升,除會間接減少動態生活時間外,也可能造成睡眠時間不足,靜態生活還可能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風險加倍,提高大腸癌高血壓骨質疏鬆、憂鬱、焦慮發生,美國研究更發現每天接觸熒幕超過兩小時的孩子,在思考和語言測試中得分較低,因此飲食和生活習慣必須同時做好。

許惠玉提醒,飲食習慣是可以慢慢培養的,平時要盡力做到喝足2份乳品、吃早餐、天天5蔬果、多吃全谷運動超過30分鐘、喝足1500C.C.的水、餐前洗手、不吃零食、睡足8小時和接觸3C少於1小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