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狂!梁孟鬆自誇14奈米大功臣 陸神秘人直戳要害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高層人事地震,也引來各方揣測。(圖/中時資料照)

中芯國際遭到美國製裁的同時,臺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回鍋中芯擔任副董事長,震撼半導體業界,但聯合首席執行長梁孟鬆卻認爲不被尊重,讓梁孟鬆憤而辭去職位,甚至在辭職信直指,他在3年協助中芯國際完成5個世代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花10年才能達到的成就。不過,一名大陸人在陸媒匿名投書,認爲梁孟鬆所述功績言過其實,甚至對中芯國際內部輿論描述得鉅細靡遺。

梁孟鬆在辭職信提到,自 2017 年 11 月被董事會任命爲聯合首席執行長後已經3年,這100多個日子裡,他幾乎從未休假,甚至在 2019 年 6 月,當我正在經歷着生命中最危險的時刻,都從來沒有放棄公司對他的期待。

梁孟鬆指出,他這段期間盡心竭力完成從 28奈米 到 7奈米制程,共5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這也是他與2000多位工程師日以繼夜的成果。梁孟鬆強調,他不是來大陸謀取高官厚祿,只是單純的想爲大陸的高端積體電路盡一份心力

梁孟鬆也細數包括28奈米、14奈米、12奈米,及 n+1 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 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至於5奈米、3奈米是最關鍵、也是最艱鉅的 8 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 EUV 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對此,該名讀者發出文章評論梁孟鬆。文章提到,「梁孟鬆先生這幾年在中芯國際到底幹得怎麼樣,果真是先進工藝業績斐然,技術突破超過預期大大提前嗎?他爲什麼反應如此激烈要離職呢?」

自2020年7月在科創板上市以來,中芯國際一直是大衆關注的焦點。中芯國際今年下半年陸續發佈的財報業績斐然,殊不知,業績的好轉一方面得益於近期國內對於半導體制造的強勁需求,另一方面得益於成熟工藝生產設備的折舊計算,其實說白了還是在吃前任老本,其他代工廠毛利最高、嚴重缺貨的FINFET先進工藝產值其實貢獻卻非常之小。

文章指出,這個本來就大舉投入多年計劃、就要在2018年大規模量產的14奈米制程,卻在如今依然產直太小,年初甚至只有1%營收貢獻,拿不上臺面甚至與28奈米制程一同公佈,根本是李代桃僵。

曾幾何時,中芯國際對梁孟鬆寄予厚望,無論是技術管理上還是人事方面,都給了他極大的主導權,指望他能把中芯國際的先進工藝帶動起來,實現真正的技術突破。然而,中芯國際雖在14奈米制程實現量產,但與前任的喻少峰脫離不了關係,甚至落後1年發展,更是同規格廠商良率最落後的。

該名讀者甚至揭露,所謂的N+1、N+2這些接近7奈米制程精度的技術,本來就只需要14奈米制程使用的DUV機臺就好,臺積電先前利用這些半導體生產設備就產出7奈米制程就是最好例子,而不是以拿不到EUV機臺爲發展限制藉口

該名讀者表示,梁孟鬆是技術人才,並不擅長管理和整合,但他來中芯國際要求大權獨攬,先斬後奏,大搞內部清洗,把他的發小聘爲管設計服務的高級副總,卻不懂技術。這也導致中芯國際人心渙散、大量核心技術人員離職,連很多老客戶也紛紛轉產其他製造廠

文章提到,中芯國際員工抱怨梁孟鬆搞文革網路上大有不滿聲浪,高層更是心知肚明,所以吸納更多人才增加中芯國際實力是大勢所趨。他也呼籲,若真的是爲大陸半導體產業設想,那他應該放下自我,去研發單位努力,並讓宅心仁厚善於團結的蔣尚義管理中芯國際。

事實上,中芯國際體量不到臺積電的10分之1,臺積電內部並沒有像擔心三星那樣擔心中芯國際,雙方反而可以視之爲同一生態中不同的角色。文章最後也替蔣尚義蒙上叛將一詞抱屈,並認爲中芯國際精心安排,在蔣尚義的帶領下,一定能替該公司帶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