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運河出現新小島! 成大學生用保麗龍和蚵架蓋成

▲兩座「浮島」以保麗龍和蚵架做基底再覆蓋多種植物,讓生態環境共存。(圖/成大提供)

記者蕭玗欣/臺北報導

運河近日出現了一座覆蓋馬鞍藤和濱海仙人掌的「浮島」,這是成大水利系「低地洪災管理課程內容,學生實際行動代替簡報論文,將原本散落在海面的蚵架和保麗龍塊蓋成一座島,讓生態與環境共存。

成大表示,學生看到暴風雨後海面蚵架崩離、保麗龍塊四散污染水岸,希望能實現課堂上環境永續的理念,於是以回收來的廢棄蚵架保麗龍塊組成浮島的基座

浮島共兩座,面積各約6坪,25位國內外修課的成大學生在水利系副教授王筱雯工業設計荷蘭籍客座教Bart van Bueren指導下,花了六個星期才大功告成。

一個多月來,學生們與在地專家志工合作下,建造出浮島的結構、再加以覆土,栽植耐旱、耐鹽份等植物,包括欖李、馬鞍藤、草海桐、濱海仙人掌,讓原本簡單的浮島變得綠意盎然,爲運河增添不少視覺效果

▲在成大學生、專家及志工的合作下,臺南運河出現兩座綠意盎然的小島。(圖/成大提供)王筱雯副教授指出,現代人對於河岸的各項設建設,都傾向採用硬體工程先民的與自然、與水共生共存的觀念逐漸被遺忘;基於讓學生的課堂學習能發揮實質作用免淪爲一篇論文報告而已,於在臺南運河設浮島,來證實課程的論點

而運河上的這座浮島,是要探討改善水質淨化空氣、提供生物棲息地、環境教育、與水共存而非一味防堵的防洪意識問題

成大團隊打造的兩座浮島,預計至少在運河擺上兩年,學生們將持續觀察、監測浮島四周的水、生物棲息以及水域下的生態等。民衆只要沿着安平路的東側橋上,就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