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病友盼新藥比先進國家多等1年 以病人爲中心 政府推動新藥新科技刻不容緩

圖片來源:Background image created by Topntp26 - freepik.com

臺灣人口老齡化浪潮來襲,引進前瞻性新藥科技,不僅讓病友安心,也是維護國民健康、病友權益的不二法門;不過,臺灣對新藥新科技並不友善,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古博仁不諱言指出,新藥審覈時間過於攏長、法規限制又多,加上健保財源不足等現實障礙,家屬與病友只能跟時間賽跑而乾着急。

少了健保支持 癌友放棄治療

曉婷(化名)與先生靠傳統市場擺攤,夫妻共同教育2名子女生活還算愜意;11年前曉婷罹患乳癌,生活一切變調,過程中好幾度復發,幸好有健保給付,但最近一次復發必須用到雙標靶治療,在健保沒有給付的前提下,至少要花200萬元,礙於經濟壓力、子女也還未成年,曉婷不忍心「債留子孫」,決定放棄治療,將生命交付上帝。

乳癌協會秘書長林葳婕表示,癌症病友治療過程中,除了家庭財務、個人意志力問題外,也同時面臨新藥遲遲無法引進而放棄治療的風險;臺灣醫生素質好、醫療水平高,爲何新藥新科技環境卻不友善,林葳婕表示,理由很簡單,健保署太會談價格,礙於國內市場太小,導致很多國際藥廠不敢進來。

臺灣新藥審查長達782天

臺灣對新藥最不友善就是審查時間太長;古博仁指出,臺灣新藥審查平均耗費782天,相對於先進國家,如加拿大、澳洲等,平均審查時間413天與518天,導致臺灣新藥上市時間明顯落後其他國家,加上政府怕扛責任,新藥在先進國家上市後,國內核準通過的機率才大增;簡言之,臺灣病友要使用新藥技術,往往得多等待1年的時間,這將損及病人權益,無法與先進國家的民衆同步,享受創新醫療科技進展,進而得到延續生命的機會

昂貴新藥 應由政府、藥廠、病友共同負擔

曉婷爲了不想壓垮家庭經濟,放棄癌症治療;爲了整合醫療、社會資源做最妥善的運用,讓病友能得到最大的保障,林葳婕建議,推動「癌症新藥共同負擔試辦計劃」,治療成本由政府、病友以7比3的比例各自負擔;由於病人治療與時間賽跑,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秘書長林慧芳則提出,昂貴的新藥可由藥廠、政府、病患共同負擔,例如,高價藥前3劑由藥廠負擔,治療看出效果後再由政府、病患接續埋單。

對藥廠恩慈計劃方面,林葳婕認爲,過程應公開透明,最後,呼籲企業設置的基金會,可以多點資源投入新藥新科技的支持。

以病人爲中心 擴大層面考量健保問題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秘書長林慧芳替病友最擔憂的事,是國際藥廠研發的新藥,通常第二、三波才輪到臺灣上市,除了藥品整體政策不明確,對有效的高價藥,政府不敢引進,而健保局議價能力高,偏偏中國大陸又明文規定,新藥價不得高於鄰近國家價格,大藥廠不可能只爲賺臺灣生意,而放棄大陸更廣闊的市場,如此一來,林慧芳預警,臺灣病人更不容易等到新藥上市了。

李伯璋: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替新藥找出路

公平合理態度 全面檢討健保資源

臺灣人口高齡化浪潮來襲,慢性病、癌症用藥需求也節節升高,病患對新藥、新醫療科技有着迫切需要;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癌症比例攀升,確實應加速新藥審覈流程,給予病人一線生機,目前很多新藥無法納入健保,看似健保經費不足,其實是無謂的浪費太多,若能將錢用在刀口上、落實醫療分級制度,就能替新藥找到出路,創造病友生機也迎刃而解了。

健保署長李伯璋進一步指出,健保給付高達65%用於門診,35%爲住院醫療,想當然爾,住院意謂病情嚴重,但分到資源卻是比較少;李伯璋坦言,無謂的浪費加上資源分配不公等,就會對新藥新科技造成「排擠效益」,因此,諸多問題不能再坐以待斃,必須以「公平」、「合理」態度全面檢討健保資源,替癌症、重症病患爭取更好的醫治機會。

遏止浪費 慢性病領藥應有自付額

至於如何節流、爭取資源呢? 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三大重點,第一,慢性病領藥應有自負額的概念,不應由健保全部埋單,第二,醫生給藥應按期審覈,皆能遏止不必要的浪費;第三是從源頭控制減輕負擔,即臺大、三總等八個醫學中心共享雲端醫療資訊系統,病患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檢查報告,都可以透過這個系統來分享,一方面轉院不必重新檢查,二方面設備比較不足的診所,也能看到病患的資料,不僅可以減少檢驗的支出,也能真正落實分級醫療的制度。

健保節流、改善架構,李伯璋認爲,新藥新科技才能創造出合理利潤,政府再把現行審查速度加快,替病友爭取更多治癒的機會。

小病應自我照護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古博仁擔憂,高齡化、少子化的趨勢,健保正面臨史上最嚴峻的考驗,因爲新藥昂貴,繳納健保費的勞動人口卻愈來愈少,健保保費必須調漲才足以因應未來負擔。

古博仁坦言,健保費調漲民衆肯定不滿,比較務實的做法是,健保支付範圍不能「包山包海」,舉例來說,國人每年耗費在感冒、拉肚子的健保費皆分別爲200億元以上,整體看診率是美國2、3倍,若小病「自我照護」觀念普及,且採取自費方式,健保支出結構就能立即獲得改善,每年多出好幾百億元的資源,就可以用在急需資源的病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