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新聞公共性 許伯崧以校友兼主編身份返世新談媒體價值

▲許伯崧以新媒體爲題,與世新學生互動。(圖/世新大學提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世新大學「新聞講堂課程,9日邀請世新校友許伯崧以UDN鳴人堂主編身份,回學校向學生分享當代的媒體價值,同時也強調媒體識讀,也就是認識和解讀媒體的能力重要性

「現在倡導媒體識讀,似乎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因爲這是個幾乎不閱讀的時代。」當大衆閱讀的狀況過於淺碟,流於依賴簡易型文章,閱讀素養的培養就越趨困難。許伯崧表示,倘若閱聽人在觀看標題的當下就妄自定論,隨意地替報導貼上標籤,就容易忽略了理解的重要,更容易失去了達成社會共識機會

聯合報鳴人堂主編,同時也是世新校友的許伯崧,返校向學弟妹分享媒體經驗談。(圖/世新大學提供)

「公共議題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不只是在新聞上看到的那一個瞬間。」異於傳統對新聞多元、和平的追求,許伯崧看重的是新聞的公共性,他認爲報導的價值除了還原脈絡,更應該和讀者產生意義的連結。

當今網紅意見領袖的出現與普及,也成爲新媒體的重要的合作媒介,許伯崧認爲新媒體的突破之一,便是和知識性的意見領袖合作,連結到相關的知識社羣,使生產內容可以更有效地被聽衆理解,他表示被知識社羣認可的過程中,自然會受到檢驗,而這個被質疑的過程,就是民主價值與公共對話的重要體現。

▼許伯崧認爲要成爲議題的報導者,應該更謹慎地採用消息來源。(圖/世新大學提供)

面對逐漸商業化的新聞環境,媒體從業人員該如何在現實理想之間取得平衡,許伯崧表示自己沒有標準答案,而是看重「態度問題。「新聞工作除了要有基本文字美感要求,更重要的是對議題要有熱情,纔會發現更多可探討的元素。」許伯崧表示,身爲新聞從業人員,更要積極關心自己以外的羣體事件,扮演社會上的組織者,讓重要的議題得以與大衆產生共鳴,才能重建社會中的信任感

▲許伯崧至世新談媒體價值。(圖/世新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