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親子景點!稻米故事館帶孩子「認識盤中飧」 白沙岬燈塔映出歷史

桃園新屋稻米故事館非常適合親子游。(圖/記者徐溱謐攝,下同)

記者徐溱謐/採訪報導

桃園有新的旅遊景點,非常適合親子一日遊。位在新屋的稻米故事館是日治時期的舊穀倉改造的,裡面介紹臺灣早期稻米的製作過程,也有許多古早味的廚具柑仔店和傳統甜點等,讓孩子能在這裡一窺長輩們的年幼時光白沙燈塔也是日治時期的著名地標,有着深厚的文化歷史故事。

稻米故事館

▲故事館裡的柑仔店古早味十足。

桃園市新屋區是臺灣北部重要的水稻產地,在日治時期建造了七棟稻穀倉庫稻殼加工廠以作爲儲糧之用。這些穀倉當時皆以磚牆建造,以黃土泥漿混合谷穀粉刷或水泥砂漿粉刷爲牆壁,搭配以楯接懸吊構築木架構造樑柱,頗具價值及可看性,它代表了老祖先智慧結晶,這些都是當時日據時代所留下的歷史遺蹟,至今仍保持完好如初,實屬珍貴。

▲還有許多早期的器具腳踏車

2007年以舊穀倉展示空間利用計劃工程,在內部修建「稻米博物館」,設有農會生鮮超市、全國農會精品館、稻米故事館、百年碾米機館及米食天地館等,在賦予老屋新生命的同時,也是一處兼具教育與文化傳承的旅遊景點。

館內還保留以前的碾米機,也有碾米DIY體驗活動。

白沙岬燈塔

▲白沙岬燈塔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故事。

白沙岬燈塔在1901年點燈啓用,日治時期就已是臺灣著名勝景,歷經百年以上的歲月洗禮,在2001年獲選入列文建會「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燈塔建築本體圍牆與日治時期的日晷儀,在隔年公告成爲桃園第一座縣定古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日治初期燈塔。這座燈塔最特殊的地方就在於,是臺灣唯一使用紅磚石頭建造而成的,不同於臺灣其他使用水泥構成的燈塔。

在清末時期,燈塔機具多由英法進口,製造商先將塔身燈具等零件鑄造完成,再以船舶方式運送至預定地點裝配而成,耗費3年完工的白沙岬燈塔卻不是由鑄鐵組裝而成,而是採用日語所稱的「煉瓦石造」之雙層磚石耐震構造爲其特殊處,磚造圓形的塔身採用古法糯米黑糖石灰混合物黏合,燈塔上段則是由大塊石材組砌成托架,來承託鑄鐵造的塔頂,歷經二次大戰戰機掃射,以及多次地震風災而無嚴重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