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永和市場明年拆遷 藝術家紀錄市場樣貌

只是光影咖啡廳老闆蔡奕勳對傳統市場十分喜愛,東門市場的都更案及中壢時鐘市場的拆除都有透過藝術反抗,這次透過「封鎖線」紀錄永和市場的風情樣貌。(桃託藝文聯盟提供/姜霏桃園傳真)

藝術家劉文琪透過2個阿嬤拋接高麗菜過程演繹出永和市場的人情味,談笑之間就像是買家賣家話家常的默契。(桃託幫藝文聯盟提供/姜霏桃園傳真)

捷運綠線建設讓永和市場即將在明年3月拆除,永和市場是日本時代的第一消費市場,凝聚了市民朋友的共同記憶桃託邦藝文聯盟爲保留市場樣貌,主辦「城市整形」計劃,邀請5位藝術家偕同參與,以不同形式帶領民衆紀念老城區的景象

只是光影咖啡廳老闆蔡奕勳除了是桃託邦藝文聯盟一員外,同時也是這次計劃的創作者之一,以封鎖線作爲作品《市場大家》的主題記錄着永和市場的景象。科技日新月異,城市的進步也勢必讓傳統市場逐漸消失,從2012年的東門市場到2016年的中壢大時鐘市場,蔡奕勳透過藝術表達對事實抵抗,蔡奕勳說,雖然以往的市場拆除都同樣與都更有關,但明顯永和市場的拆除並未造成市民極大的轟動,反而是泰然的接受事實。

藝術家劉文琪提到,作品《轉轉繁華高麗菜》透析了永和市場的人情味,在高麗菜的拋接過程中顯示出賣家與買家的默契,「買菜不僅是買菜」,劉文琪說,在2位70歲阿嬤的暢談中,體會到了市場中最細膩、狂野又日常的面貌,阿嬤談起多年前在附近舞廳跳舞、看電影等往事,劉文琪笑言阿嬤們雖然年事已大,但聊起天來心中還是有純真的女孩模樣

桃託邦藝文聯盟理事長林嶽德說「發展不一定是要弭平式的」,雖然市場記憶將逐漸消失,但能透過文史展帶大家走進永和市場瞭解過去的歷史。林嶽德表示,未來捷運站建置完後,將規畫站內展出永和市場的歷史故事及過往樣貌,作品將於16日起展出在新民街43巷藝文公寓、只是光影獨立咖啡廳及小鹿文具所,同時也能串聯桃園老城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