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六成CEO不滿小英 憂心兩岸前景不明
文︱劉光瑩 圖︱王建棟
臺灣CEO看好明年景氣,卻看壞兩岸關係發展,不僅投資「零意願」,對新政府「不滿意度」更來到58%。大環境不好、兩岸勞動成本高漲,三分之一企業計劃以科技取代人力。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發布經濟預測,2016年臺灣經濟成長率應該會保1%。但有一好、沒兩好,一七年經濟成長率就因此下調,讓人的心情跟着七上八下。反映在《天下》兩千大CEO「2017年景氣預測與戰略調查」,這羣臺灣經濟、投資、工作機會的主要創造者,對於2017年的景氣,比前一年稍加樂觀。但兩岸關係變數、對政府不滿意度高達6成,成爲企業心中最在意的兩塊大石頭,導致投資停滯,成長動能堪慮。
兩千大企業CEO對新的一年全球景氣,偏向樂觀的比例,從2015年的近3成增加至2016年的4成1。(見下表)
CEO看好景氣的理由,有近58.5%認爲美國經濟情勢改善是一大福音,31.9%認爲國際原物料與油價止穩是令人樂觀的因素。
兩岸急凍:企業對臺、對中投資零意願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樂觀的企業主增加,但對於投資卻很遲疑。不論是對海外或在國內投資,兩千大CEO回答「無新增投資計劃」的比率都創下四年最高。(見表7)
近6成企業無新增海外投資計劃,超過3成6企業在臺投資停滯。
爲什麼在臺不投資?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指出,工總提出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問題未解,讓投資停滯。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今年前三季的國民對內投資,只比2015年同期微幅成長0.01%。
蔡練生認爲,勞動法規、經營成本、環保標準及能源供應,都是讓企業縮手不敢投資的因素。
中國經商環境對臺商愈趨嚴峻,第一是成本因素。蔡練生指出,「五險一金」(編按:五險一金是中國一一年7月起實施的社會保險制度,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讓中國經商成本攀升,城鎮化讓沿海缺工問題嚴重、土地成本飆漲,各地環保標準加嚴,讓臺商愈來愈難經營。
第二則是政治因素。企業對兩岸關係的擔憂,在調查結果展露無遺。超過六成五CEO,指出「兩岸關係變數」是對在中國大陸的臺商最大挑戰(見下表),比率是去年的兩倍多,更把前三年企業最擔心的「勞動成本升高」擠到第二名。
兩岸關係不只影響臺商,也影響在臺灣的企業。當兩千大CEO被問到,什麼是「臺灣經商環境最大的挑戰」時,「兩岸關係變數」也成爲最憂心的項目,比率增加最多。
另外兩個增幅最大的挑戰是「勞動成本升高」與「環保因素」。民進黨政府上臺以來,從華航罷工到一例一休爭議,都讓企業意識到勞動成本會增加。
兩岸關係變數,已實際影響企業往來。在中國經營環境已愈來愈嚴峻,原本與臺灣友好的企業,現在對臺灣恐怕也是能避就避,怕被貼上標籤。
蔡政府上任半年來,總體有58.1%CEO表示「不滿意」,表示滿意者爲18%,其餘無意見。(見下表)
表示不滿的CEO,產業差異不大。但以規模來說,年營業額在50億以下的小型企業,不滿比例最高(達63%),可見在經濟轉型碰壁、全球經濟熄火的狀況下,企業規模愈小愈無所適從。
龔明鑫認爲,兩岸互補轉變爲競爭是趨勢,「臺灣經營者早晚要面對轉型升級的挑戰。」
至於對政府滿意度低,他認爲是因爲新政府希望解決許多棘手的陳年問題,例如,年金、休假與環保議題,這過程痛苦但必要。
另一值得注意的趨勢是,超過三分之一的兩千大CEO指出,未來三年有計劃減少人工,使用機器人或人工智慧(AI)取代人力。其中大多數企業期待AI或機器人能取代一成人力(見下表)。
行政院提出的新興產業中,34.3%的CEO看好「智慧機械」最多(見下表),似乎也呼應企業對機器人的期待。
黃建中認爲,智慧機械能造福所有產業。他指出,透過智慧化生產機械,中小企業接單時有更大彈性,失敗成本可以降低,有潛力引導所有產業轉型。
面對未來,許多企業面對投資環境的嚴峻挑戰,充滿悲觀,但也有許多企業勒緊褲帶苦幹。…(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12期)
【延伸閱讀】
腳爲什麼會臭?瞭解原因可能救你一命
臺大名師:學歷只能幫你「騙」到第一份工作!未來人才必備的6大能力
冬天來了!爲什麼隨身帶筆,會讓你少感冒?
全球首雙海洋垃圾鞋 只有臺灣能做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