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創意被扼殺!主播慘揭臺灣「教育罐頭化」...家長還能補救

▲這是安安的第一張水彩畫,有樹、太陽小花,還有他眼中的漂亮媽媽。(圖/大是文化提供)

文/鄭凱云

我們在很多觀光工廠的DIY活動中,也常看到類似的模式。廠商把「作品」完成了80%以上,留下最後的一點外皮或表面,讓孩子上色;這樣的成品美其名是孩子的DIY,實際上留給孩子的表現空間極小。

但明明每個孩子的小腦袋瓜裡,裝的創意和趣味五花八門,只是在這樣的繪畫課裡,卻把孩子們變成像代工廠裡,依樣畫葫蘆的工人一般,做出幾乎一模一樣,罐頭般的成品,這讓身爲家長的我,非常無法接受。

我知道,這不是安安需要的課程。換言之,如果讓安安繼續參加這樣的課程,不是在幫他,反而可能是害了他。因此,我立刻結束課程,並且開始打聽,哪裡有願意給孩子空間,鼓勵孩子任意揮灑的繪畫班。

很幸運的,在朋友介紹下,找到了一個美術班。這個美術班很有趣,第一次試上的時候,不只孩子要畫畫大人也要畫。果然,現場每個家長畫出來的山、水、綠樹白雲,幾乎長得一模一樣,顏色線條如出一轍。原來我們早就被制約,被「罐頭化」了。

小朋友想像力豐富,應該讓他們自由揮灑。(圖/翻攝自pixabay)

在孩子正式上課之後,第一期八堂課程,美術班也邀請家長共同參與;也就是,孩子在畫室裡頭上課,家長也得在外頭等候區「上課」。你一定好奇,家長的課程內容是什麼?

除了基本的中、外美術史之外,這幾堂「家長課」,一而再、再而三強調的重點是:「千萬不要用大人制式眼光評價孩子天馬行空畫作」。

誰說天空一定要是藍色?誰說太陽一樣要是紅色?很多幼兒把天空或大海畫成紅色、紫色黃色黑色綠色等,家長可能會喝斥「你亂畫」、「你畫錯了」;可是在真實世界裡,難道你沒在夕陽餘輝中,仰望赭紅燦爛的天空,或遠眺晚霞倒映、波光粼粼的大海嗎?

在這個幼兒繪畫班,大哥哥、大姊姊老師,會帶着孩子做水彩畫、半立體、全立體的作品,甚至還有我一輩子都沒玩過的水墨畫。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好像是大師級才能碰的繪畫方式;但誰說,不能讓孩子們邊玩挑戰

幼童塗鴉,可以從遊戲開始,多一點想像,不用細究寫實,不用重視畫得像不像,也不必關心畫得好不好,只要家長輕鬆看待,多給孩子一些創作空間。

▲安安的第二張水彩畫,顏色也非常鮮豔有趣。(圖/大是文化提供)

曾經有幼兒美術專家說,幼童的畫是「表意」的。例如畫一個大的人形符號,可能就代表了媽媽,再畫一個小的人形符號,來代表自己,接着再畫幾顆樹或幾朵花的符號,代表公園。意思是:媽媽帶我去公園。因此,不管孩子畫什麼,會不會畫,畫得像不像都沒關係,塗鴉是孩子的本能

每個人都從手還無法抓穩筆,就開始畫了,欣賞他、鼓勵他,父母甚至可以跟着孩子一起想像,一起編故事。這種親職教育,除了陪伴和了解,或許還可以在過程中,給孩子更多的腦力開發和刺激。

在美術班的教室裡,我不再只看到一幅幅宛如複製梵谷的「向日葵」;環顧大桌子旁的每一位孩子,我看到在同一個主題下,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詮釋與呈現。

美學是一種觀念美感是一種天賦,面對孩子無限的大腦想像空間,我們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框架,去限制住他們;想想看,如果因爲我們的不瞭解,而硬是把未來的畫家調教工整畫匠,讓孩子失去天賦的創意與能力,那會是件多麼可惜的事!

本文摘自《凱雲主播的減法教養》/ 鄭凱云(TVBS主播、《健康2.0》主持人)/大是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