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鎳飆 華新Q1 EPS三年同期新高

銅、鎳價飆漲,華新第一季不鏽鋼電力線纜價量齊揚,EPS從去年同期的0.03元激增至0.55元,創近三年同期新高。華新表示,華新第二季生產滿載,不鏽鋼以短單爲主,訂單能見度看到第二季末,線纜訂單能見度看到年底,樂觀看待第二季獲利。

華新7日董事會承認第一季財報,首季合併營收288.38億元,營業毛利24.12億元、營業利益10億元,淨利歸屬母公司18.83億元,EPS爲0.55元。其中銅等衍生性商品獲利1.5億元,華邦電及華新科等轉投資事業第一季雖是淡季,獲利優於去年同期,認列轉投資華邦電獲利3.1億元、華新科3.5億元,加其他事業總計7億元。而不鏽鋼首季獲利5億多元、線纜獲利2億多元。

華新幕僚長潘思如7日出席線上法說會指出,華新去年兩岸不鏽鋼銷量70萬噸,大陸佔比35~40%;線纜及裸銅線去年25萬噸。今年第一季不鏽鋼銷量年增15%,出貨19萬噸;線纜產銷量4.5萬~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爲擴充線纜產能,在楊梅廠興建高效工廠。不鏽鋼朝調整產品產業,像發展精棒等高附加價值產品,也跨向汽車領域

銅價飆漲,獲法人關注。潘思如表示,不同產品結構原料佔比六至九成,原物料價格大漲,難以直接反映在毛利,華新透過銅避險工具,維持獲利。去年到印尼投資設鎳鐵廠規畫四條生產線,年產3.6萬噸鎳金屬,第一條產線首季順利產出,所有產線預計第二季投產,穩定華新不鏽鋼原料供應外,也開始對外銷售貢獻營收,未來不排除與印尼合作伙伴合作取得不鏽鋼原料。

潘思如指出,華新第一季股東權益季增百億元,主因是元月與東元換股48億元、又斥資12億元從市場購入東元股票,加上非權益法投資股票股價議價增加30億元、權益法認列獲利收益7億元。

華新指出,華新與東元換股後,資本額原本321億元增至343億元,第一季淨利歸屬母公司18.8億元雖優於去年第四季18.7億元,卻因股本膨脹,第一季EPS達0.55元,卻比去年第四季0.58元減少。

潘思如指出,美國總統拜登提高基礎建設投資,線纜礙於法規無法直接輸入美國,華新與東元換股合作,未來雙方會在太陽能風電電動車新能源領域攜手合作。至於臺灣離岸風電線纜,預計明年才能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