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現代文旅市場體系 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 (記者劉佳)“‘十四五’時期文化旅遊發展重點任務全面推進‘一個工程、七大體系’。”在今日召開的文化和旅遊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文旅政策法規司司長張永新如是表示。

據悉,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加快推進文化和旅遊發展,文化和旅遊部編制印發了《“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並將陸續印發藝術創作、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非遺保護傳承、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發展、旅遊業發展等10部專項規劃。

全面推進“一個工程、七大體系”

張永新指出,錨定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治理效能顯著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文化鑄魂、文化賦能和旅遊爲民、旅遊帶動作用全面凸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成爲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競爭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

張永新表示,“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的重點任務是全面推進“一個工程、七大體系”。一是實施社會文明促進和提升工程,重點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對中華文明的發掘研究和闡釋,提高人民羣衆文明素養和審美水平等。二是構建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重點是加強對藝術創作的引導,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大力培育謳歌新時代的精品力作。三是完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重點是加強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籍等系統性保護和合理利用,發揮文化遺產在傳承中華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重要作用。四是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點是統籌公共文化設施軟硬件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實效性。五是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重點是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優化文化產業結構佈局,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六是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重點是發展大衆旅遊、智慧旅遊,豐富優質旅遊產品供給,推進“旅遊+”“+旅遊”,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七是完善現代文化和旅遊市場體系,重點是做優做強國內文化和旅遊市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市場監管能力,維護市場繁榮有序。八是建設對外和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和旅遊推廣體系,重點是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深化國際旅遊合作,創新交流合作的機制、內容和方式,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另外,“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部還將持續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不斷提高文化和旅遊發展的科技支撐水平,優化文化和旅遊發展佈局,建強文化和旅遊人才隊伍。聚焦這些重點任務,《規劃》提出了一批設施投資、平臺建設、項目扶持等方面的重點工程作爲抓手,這些工程有利於補短板、強弱項、增後勁,將對《規劃》實施起到有力的牽引帶動作用。

7項重點任務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

關於“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司長單鋼新指出,旅遊業是幸福產業,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標誌。“十三五”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文化和旅遊部與相關部門緊密協作,圍繞滿足人民羣衆的出遊需求,着力豐富旅遊產品供給,着力推進文旅融合,旅遊業已發展成爲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成爲踐行兩山理念、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生力軍,對穩增長、穩投資、穩就業、促消費、調結構等方面的綜合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單鋼新表示,“十四五”期間,文化和旅遊部將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新發展格局,以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以深化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同時注重需求側管理,堅持旅遊爲民、旅遊帶動,堅持科技賦能、創新驅動,不斷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不斷髮揮旅遊業在服務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規劃》中關於“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一章共有7項重點任務:一是深入推進大衆旅遊,優化旅遊環境,推進旅遊惠民,更好滿足人民羣衆特色化、多層次旅遊需求;二是積極發展智慧旅遊,加快推進旅遊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三是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是豐富優質旅遊供給,創新產品體系,優化產品結構;五是豐富完善旅遊公共設施,優化佈局,不斷提高旅遊通達性、便利性;六是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建立科學規範的質量評價體系;七是統籌推進國內旅遊和入出境旅遊發展,特別是做強國內旅遊,振興入境旅遊,規範出境旅遊,積極助力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四樑八柱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副司長閆曉東表示,“十三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要成就,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四樑八柱”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全面推進,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更加健全,優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日趨豐富,人民羣衆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着新的發展形勢和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國家“十四五”規劃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近期,一系列重要文件相繼出臺。今年3月,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出臺了《關於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1個部委印發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明確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內容。在此次發佈的《規劃》中,專設“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章,提出了5方面重點工作任務。同時,還研究編制了《”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將於近期正式向社會發布。“’十四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的政策體系更加健全。下一步,將按照《規劃》和有關政策文件要求,深刻認識和把握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文化和旅遊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提升治理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努力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提升人民羣衆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閆曉東說。

“十三五”期間我國文化產業實現繁榮發展

“發展文化產業是激發文化創造活力、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耿軍表示,“《規劃》第六部分專章對文化產業發展進行部署。同時,還研究編制了《“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作爲指導文化產業工作的專項規劃,也將於近期正式向社會發布。”

耿軍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文化產業實現繁榮發展,2015年至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7萬億元增長到超過4.4萬億元,年均增速接近13%,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3.95%上升到4.5%,文化產業在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間,文化和旅遊部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產業融合催生新發展動能,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創新鏈效能,加快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提升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充分發揮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撐和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