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十歲大象轉身 張小龍不再“追求完美”

時代週報記者 駱一帆

1月19日,2021年微信公開課在微信大本營廣州舉行。兩天後,微信將迎來成立十週年紀念日。

近日,騰訊首次公開了十年前程序員在微信後臺第一天提交的代碼。正是這串看似簡單的代碼,開啓了微信的十年之旅。

微信1月18日發佈的《微信十年》一文,迅速在朋友圈流傳。

“微信從一開始就定位移動互聯網的產品,不像QQ有厚重的歷史包袱。十年來的幾乎每個關鍵節點,微信都能迎合時勢升級,比如推出公衆號、企業微信、小程序等,這是它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日,互聯網行業分析師丁道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微信還在不斷進化,只是隨着用戶規模增大,改變本身變得越來越謹慎。

“微信用戶已達數億,作爲一個基礎的信息傳遞平臺,微信每一個小動作,都可能引起信息洪流的流向變化。”2020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之父”張小龍這樣說道。

下一個十年,微信將駛向何方?或許沒人能給出答案,能確定的是,這個功能、體量還在不斷增加的平臺,改變如同大象轉身一般,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保持平衡。

微信爲十週年紀念所做的更新回顧

構建微信閉環

與QQ一樣,微信並非“原創”產品,它的模仿對象是加拿大即時通訊軟件Kik。彼時,小米在微信推出一個月前,就搶先上線了同類產品米聊,加上騰訊自己的QQ手機版,三大平臺開啓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話語權的爭奪。

丁道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微信的成功,一部分原因得益於它的移動互聯網基因。QQ本質上仍是PC時代產物,張小龍所提倡的“極簡主義”,QQ很難做到這一點。但騰訊龐大的用戶羣體、強大的推廣渠道等資源,爲微信的崛起奠定基礎。

在後來一次公開活動上,雷軍曾略有怨氣地說道,“米聊輸給微信在情理之中,因爲微信是QQ的馬甲。”

打敗米聊、QQ手機版,並不足以成就今天的微信。如今,微信早已不是簡單的社交軟件,而是涉及到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超級平臺。

作爲騰訊系的平臺,微信的發展充滿了騰訊“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影子。在社交平臺站穩腳跟後,微信功能快速擴展。

“現在回頭看十年前的新浪微博,其實和現在差別並不大,和微博對比,更能看出微信對用戶需求的探究與不斷創新。” 丁道師向時代週報記者感慨。

用戶量的數字早已無法體現微信整體業務發展情況。在近幾年的微信公開課上,除張小龍的發言外,小程序、小遊戲、微信支付、微信分等各個子板塊相關負責人,也會相繼介紹各自板塊一年來取得的成績。

1月14日,2021年微信公開課尚未舉行,相關業務數據已提前被曝出。2020年,微信小程序實物商品交易年增長154%,商家自營GMV同比提升255%;截至2020年12月23日,企業微信上的真實企業與組織數超550萬,活躍用戶數超1.3億,企業通過企業微信服務和連接的微信用戶數已達4億。

微信的成功爲騰訊帶來全新發展動力,開啓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高速增長。即便眼下移動互聯網紅利見頂,騰訊高喊全面向產業互聯網轉型,微信在騰訊中的地位依然難以動搖。

“可以預見,下一個十年,只要騰訊還存在,微信在騰訊中的地位就不可撼動。”1月18日,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通過社交功能,微信完成用戶的連接,而通過支付等功能,微信讓這種連接變得非常緊密,甚至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難以替代。

張小龍承認兩個失誤

過去一年,微信最大的變化在於推出視頻號,補齊短視頻短板。

在2020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坦言微信此前的發展出現兩個失誤。其一是公衆號平臺很長時間都只有PC Web版,這限制了內容創作者的範圍;其二是公衆號平臺的形式集中在文字,過於單一,不是一個人人可以創作的載體。

2020年來自張小龍的反思

對此,張小龍表示2020年微信將進行調整,但現場卻並未說明具體如何調整。之後沒多久,人們就發現,微信“發現”一欄多了視頻號功能,這正是張小龍所說的調整。

2020年6月22日,張小龍在朋友圈公佈了視頻號半年來的成績:“2億,只是一個開始,mark一下,因爲再不mark就三億四億了……”

2億指的是視頻號的日活數。根據抖音1月5日發佈的《2020抖音數據報告》,截至2020年8月,連同抖音火山版在內,抖音日活已經突破6億。相比之下,後來者視頻號與抖音仍有不小差距。

1月18日,科技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過去一年,視頻號最大的收穫是培養了一批願意在此進行內容創作的作者,這爲其用戶增長打下基礎。與競品抖音相比,視頻號仍然手握社交平臺引流的優勢,隨着時間推移,這一優勢將愈發明顯。

視頻號之後,微信下一個新增功能會是什麼?是微信下一個十年的看點之一,目前尚難看出端倪。

未來十年的焦慮

“互聯網產業發展太快,誰也無法想象微信下一個十年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丁道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即便回望已過的十年,微信都有太多的“沒想到”,許多如小程序這樣的功能,推出之初其實並不被看好,沒想到後來卻逐漸發展起來。

對於未來,張小龍並沒有給出具體藍圖,只較爲抽象地描述:“微信團隊現在這麼大了,我們面臨的問題,從早期的‘怎麼做’,到現在的‘做什麼’。早期我們聚焦於每一項功能,思考怎麼做纔是最完美的。現在是思考,什麼纔是我們應該去嘗試的,以及如何組織起來做。對團隊來說,早期是考驗我們的產品能力,現在更考驗的是我們的組織能力。”

由於用戶數已達到相當大的體量,張小龍和微信團隊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必須十分謹慎。

張書樂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從目前情況看,微信還是希望通過小程序,儘可能地連接用戶,最終目標是達成如Windows系統一樣的效果,用戶在手機端做任何事情,都會選擇通過微信進行,形成閉環。

過去一年,活躍用戶達到一定程度後,微信小程序已開始商業化探索,通過封面廣告、自定義廣告組件不斷提升小程序變現能力。可以預見,2021年,微信小程序的商業化進程還將進一步推進。

儘管護城河足夠穩固,微信未來十年依然面臨發展隱憂。

張毅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從艾媒諮詢的用戶調查結果來看,“00後”乃至“10後”年輕用戶的消費習慣已發生巨大改變,他們不願使用已有的成熟產品,希望彰顯個性,尋求創新。事實上,這種變化在服裝等消費領域已表現得非常明顯,在社交領域其實同樣如此,只不過目前尚沒有產品可以替代微信。

在張毅看來,眼下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到來,5G和人工智能技術都變得愈發成熟,這爲孕育下一代社交平臺提供了土壤。如同3G時代造就了微信,從這個角度說,5G時代社交平臺格局是否會發展改變,眼下還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