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蘭智能補光 A級切花產量增50%、每支多賺10元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導入智能補光設備。(陳淑娥攝)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導入智能補光設備。(陳淑娥攝)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23 日上午10點於外埔耕牛園(文心蘭園)辦理「文心蘭智能補光與省工裝置觀摩會」。(陳淑娥攝)

農友王天助種植的文心蘭腹地約1.3公頃。(陳淑娥攝)

文心蘭設施軌道式搬運設備可節省換盆作業切花采收工時達10%。(陳淑娥攝)

臺灣文心蘭於日本花卉市場市佔率高達9成,由於文心蘭秋冬季易遭寒流光照不足致切花品質下降,爲提升12-3月花價高峰期之切花品質與增加農民收益,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導入智能補光及省工機具於文心蘭簡易黑網栽培場域,大幅提升A級切花產量50%,每支切花將增加10元收益,並調節產期延後採收1個月,達到生產高價高品質文心蘭目的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23 日上午10點於外埔區耕牛園(文心蘭園)辦理「文心蘭智能補光與省工裝置觀摩會」,由該場李紅曦、后里區農會秘書白夏朗共同主持,包括農委會科技處技正郭俊緯農糧署技正林巽智以及郭文捷農試所花卉中心主任戴廷恩種苗研究員李美娟、臺北市農會理事長莊龍彥全臺各地農友共襄盛舉

李紅曦表示,臺灣文心蘭於日本花卉市場市佔率高達9成,爲提升12-3月花價高峰期切花品質與增加農民收益,本場試驗導入智能補光及省工機具於文心蘭簡易黑網栽培場域,試驗成果能大幅提升A級切花產量50%,並調節產期延後採收1個月,達到生產高價與高品質文心蘭目的,未來將持續進行技術推廣輔導產業升級貢獻。

針對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導入智能補光,白夏朗指出,地方農會會跟着中央腳步進行配合,讓產業升級可以外銷到全世界,但設施需要經費,希望中央可以給農友補助。

示範園區的農友王天助說,他種植的文心蘭腹地約1.3公頃,一年四季都有收成,由於進行產期調節,5、6月以及9、10月產量最大,B、C級切花原本佔多數, 採用智能補光後,切花等級均向上提升1級, 變成A、B級就佔了7成。

助理研究員詹庭築說明試驗成果,以高壓鈉燈配合智能控制較傳統定時電照節能40%,使用LED燈具可節省60%,大幅降低電費成本;助理研究員張金元則示範文心蘭設施軌道式搬運設備可節省換盆作業及切花采收工時達10%;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賴信忠解說遠端監控裝置,提升自動化及精準化生產效率

李紅曦指出,智能補光可以使C、D級切花提升至A、B級高品質切花,每支切花將增加收益10元,實質增加農民收益;而省工搬運設備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透過觀摩會進行技術擴散協助臺灣文心蘭切花產業維持優勢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