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以爲是五十肩 竟是罹患巴金森氏症

巴金氏症多會出現顫抖症狀。(達志影像)

民衆普遍認爲巴金森氏症是高齡者的疾病,但根據統計,目前10~15%的病患,確診年齡不到40歲,臺大醫院巴金森症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吳瑞美指出,多數民衆以爲巴金森一定會出現「顫抖」症狀,但年輕型患者初期比較不會出現顫抖症狀,反而多表現在肢體僵硬、動作緩慢等,有些病患甚至誤以爲是「五十肩」,臨牀高達3成患者求診復健科、骨科等,以致延誤治療時間

現年40歲正雄(化名),過去曾是事業有成的高階主管,他在3年前確診巴金森病。剛開始出現肩膀痠痛右手發麻,讓他誤以爲是五十肩發作,先至骨科就診,治療後症狀卻不見改善,甚至開始出現右腳步行遲緩、手拿東西不穩的狀況,轉診至神經科才確診爲巴金森氏症。

吳瑞美進一步指出,有研究顯示,年輕有「僵硬」與「動作遲緩」明顯症狀的巴金森患者,比起一般巴金森病患更容易罹患憂鬱症,除了與疾病造成左腦功能變化有關外,多數患者一開始對巴金森病都不瞭解,確診當下震驚、害怕等情緒交雜,再加上社會家庭不理解外在賦予的壓力,更容易使患者沉浸在低迷的情緒中,進而併發憂鬱症。

吳瑞美表示,巴金森病的腦功能損傷雖爲不可逆,但只要及早發現、按時回診治療,便能維持正常生活,而工作只要沒有繁複的肢體動作,基本上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患者不須太過擔心,尤其現在已有多種巴金森病的治療方式,會依患者不同症狀,提供不同的治療選擇,幫助患者緩解症狀。

爲提升民衆對於巴金森病的認知,臺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與臺灣巴金森之友協會首度合作,以巴金森病友故事改編,發行「勇敢每一天」的歌曲,字字句句寫入真實病友經歷的症狀與心理變化。

吳瑞美呼籲,巴金森若沒有及早發現、治療,恐加速患者出現動作障礙、喪失行動能力,所以 切勿輕忽巴金森病初期徵兆,如出現肢體發麻、刺痛、不自主抖動或肢體僵硬的狀況,應及早優先到神經科求診爲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