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阿姆話Hakfa30」紀念特展 噤發留牽聲四階段看演進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客家前輩與各族羣客語發聲,發起了「還我母語運動」,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特別在「還我母語運動」三十週年之際,於28日在苗栗縣銅鑼鄉的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紀念特展展期至108年6月30日。

本展主題以「惜,阿姆話!」的客話做爲溝通訊息及圖像,讓人一踏入會場,就能先感受到客話的可愛有趣;入口意象拍照區特別以行動書車,由國父銅像領頭,放置有各年齡層閱讀的客語書籍、兒童繪本,以及其他族羣的母語教材,提供親子互動拍照外,更期望大家記取前人爲爭取族羣母語話語權初心,以「母語傳承、人人有責」自許,向下紮根帶着子女一起說母語,傳誦不同族羣的聲音以豐富臺灣多元文化。

展場以四階段的復興客語推動歷程民衆很容易進入及參與那三十年載的光陰故事,包含先以「噤聲」展現自日治至解嚴前兩次之「國語運動」,造成臺灣各族羣的母語式微;後以「發聲」蒐集從地下到合法的族羣電臺、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及大專院校客家社爲主的還我母語運動過程。再到「留聲」呈現九〇年代以後逐漸蔚爲風氣的母語書寫之臺灣新文學;最後透過「牽聲」展現從事母語教育、研究與推廣的今日面貌。

展區除有當代的情境呈現外,也將展示關鍵歷史文件,如國語推行委員會關防啓用及編制表、教育廳提臺灣省非常時期教育綱領實施辦法案等珍貴史料數位檔案等;另還規劃以電臺爲情境的互動裝置,可錄製民衆的聲音及影像參觀者可利用QR-Cord將個人擔任DJ之影像帶走,檔案亦可留存中心成爲客家文化資產。

委會主委李永得說:「身爲現代客家人,我們除應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母語發聲權,將傳承語言、推廣文化視爲己任外,更應常思考客家人在各方領域對臺灣或世界有何貢獻?並望致力彰顯此部分,例如客家文學影響臺灣文壇至深,可謂是臺灣文學代表,目前客委會就正努力將一些重要的客家文學家經典著作,翻成不同國家文字發行海外,就是期望將來有一天有客家文學著作得到諾貝爾獎,讓世人肯定客家。」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何金樑主任亦表示,未來仍會繼續舉辦母語音檔及母語運動相關紀念特展或活動,以不同的模式多方宣揚母語的重要性。此次特展是客家委員會全國性還我母語30週年系列活動之一,但有別以往的靜態策展,本展融入且呈現許多的客家聲音,收錄了千人音檔於展期中在本館入口處輪播,包含客家名人、海外客家人或外國人說的客家話、臺灣四海大平安各腔調,以及其他各族羣朋友之母語等超過1,300個客話音檔。

今天的開展記者會活動,苗栗縣文山小學生,就當年「推動國語、禁止母語」的校園情境,以詼諧逗趣的口說短劇演出那段被「噤聲」的歲月;接着再由曾在客發中心服替代役、入圍2017年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曾仲偉,帶領卓蘭國小合唱團海陸腔合唱一首「禾呈記趣」,展現出經過客家前輩爭取母語「發聲」之努力,致力「留聲」,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在校園裡開心學唱客家歌的現況,透過動態表演藝術與展覽內容相互輝映,就是希望所有參觀者有更多的對話,並一起爲母語推動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