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榮光 成就國球的重量
1973年鄭百勝代表巨人隊出征在漢城舉辦的遠東區少棒賽,最後也帶回世界冠軍。(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從1969年起參加美國賓州世界少棒聯盟(LLB)舉辦的少棒賽,1972年、74年又延伸到青少棒、青棒,中華隊頻頻抱回冠軍,在當時造成莫大轟動,滿足了國人提升國際能見度的渴望,以及小朋友爲國爭光的榮譽感。
二代巨人少棒球員連永紹指出,當年臺灣在國際外交不斷受挫,從退出聯合國、臺日斷交,乃至後來臺美斷交。爲爭取國際能見度,在爲國爭光使命感驅使下,各地無不集中力量,採斯巴達式教育發展少棒。這並非正常現象,也違背LLB推動棒球教育的理念,形成「人家像辦夏令營,我們卻傾舉國之力去搶冠軍」的現象。
連永紹說,1969年金龍少棒是以全國明星隊方式組成,後來LLB不允便改爲地區明星隊,七虎、巨人都是南區縣市菁英。不久又被LLB質疑,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再改以縣市爲單位,將球員轉學到同一學校。也因此棒協與LLB關於組隊方式的爭議從未間斷,直到1997年退出LLB爲止,28年間臺灣共奪得17次少棒冠軍。
還好近年來民智已開,三級棒球奪冠光環不再那麼耀眼,小球員也不用肩負巨大壓力;2003年臺灣重返LLB,迄今18年仍無法重溫少棒冠軍夢。這是因配合一校一隊或每1500名學生組一隊的規定,造成實力下滑,昔日兩代巨人少棒的榮景已難再現。
連永紹說,「全民瘋少棒」的時代小球員前仆後繼,土法煉鋼下即使受到運動傷害也無人過問。如今奪冠與否已沒那麼重要,讓小球員爲興趣打球,反而有助棒球種子開枝散葉,在各處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