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紡織股人氣覺醒
全球服飾銷售量穩定增長,尤以運動服飾、鞋履增速最快,前兩年品牌廠庫存調整後,今年重現成長力道,搭配旺季效應加持,營運成長可期。
【文/黃俊超】
服飾早已不僅具有禦寒保暖的功能,除了能凸顯個人風格外,各種活動也需搭配不同的裝扮,如同知名作家張愛玲在《童言無忌.穿》中的經典名句: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言語,隨身帶着的一種袖珍戲劇。女人的衣櫃永遠少一件衣服,其實每個人都是,這也是紡織業能歷久不衰的最大原因。
運動休閒風大行其道
根據WTO資料顯示,在二○○五~一六年間,全球紡織品貿易年均成長率爲三%、成衣四.二%,中國爲最大出口國,紡織品與成衣都超過三五%,而臺灣在紡織品位居第八,尤其機能性與環保紡織品,居全球重要供應地位,成衣雖居第三三,不過東協十國中有五國在前十五名,當中有不少是由臺商所貢獻。
臺灣紡織產業在五○、六○年代,受到政府政策保護與扶植,而後政府獎勵石化業下游原料生產,紡織產業開始朝向化纖與混紡產品,並開始轉爲出口發展,六○年代進行第二次進口替代策略,產業跟着從原料、紡織到成衣進行一條龍式垂直整合,也讓臺灣在全球的服飾供應鏈當中,持續扮演重要的角色。
雖然七○年代隨工資上漲開始外移,讓曾經輝煌一時的紡織業,變成一般人口中的夕陽產業,紡織業佔出口份額比率,從一九七一年的三八%,至二○一五年僅剩下二%,然而在良好的基礎之上,隨着技術演進與產業結構改變,近年來大流行的機能性紡織,七成來自臺灣素材,搭上全球品牌廠的成長列車。
雖然,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甚至未來可能影響到全球經濟成長,不過服飾業爲民生必需,必會有一定的需求存在。臺灣的紡織產業,歷經殘酷而真實的生存遊戲後,從空掉的股票代號,就可看出許多廠商退出,另也有不少廠商轉型至房地產業,目前仍在市場者多爲專精深耕,技術與規模已具備一定的能力。
國際研究機構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數據顯示,二○一五~一七年全球服飾與鞋履銷售額約在一.五~一.八兆美元,其中一七年男、女裝銷售額爲四一九○與六四三○億美元,絕對金額雖高,然成長率皆低於整體幅度,鞋履則穩定於四%上下,而運動服飾年成長六.八%最高,金額將近三○○○億美元。
去年全球服飾品牌銷售金額,擁有ZARA品牌的西班牙Inditex居榜首,H&M退居第二、Nike第三,不過全球前三大加起來佔比也不過五%上下;而英國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公佈全球最有價值服飾品牌榜,Nike以三一七.六二億美元名列榜首,快時尚H&M和Zara名列第二、三位,LV、Adidas分居四、五名。
前些年,快時尚風潮席捲全球,而後運動成爲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帶動機能性布料與服飾崛起,如今除了機能性服飾需求仍旺之外,運動服與休閒服之間的藩籬也已打破,衍生出Athletic加上Leisure的複合詞Athleisure,中文譯爲運動休閒風,而最受惠的是運動品牌Nike、Adidas,與迅速崛起又落下的UA。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報告也指出,全球運動服飾產值於二○一三~一八年複合成長率爲六.二%,遠高於全球服飾複合年增率的三~四%;全球鞋業近年每年產值則約爲二○○○~三○○○億美元,當前運動鞋市場規模約爲五○○餘億美元,然全球前五大品牌合計市佔率,就已經超過七成,品牌知名度爲最大優勢。(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005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