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後壁老社區 注入新血展活力

位於臺南後壁頂長社區,雖然面臨高齡化,但社區長輩卻因年輕學子注入,重拾笑容。(曾碧卿提供/李宜傑臺南傳真)

公部門近來也注意到快速發展中的頂長社區,規畫臺灣好行」路線深入社區,並邀請國外Youtuber與社區長輩拍攝宣傳影片。(李宜傑攝)

動員令

臺南市後壁區頂長社區舊時稱「長短樹」,居民大多務農,稻米種植面積達3500公頃,是嘉南平原大谷倉。但就像臺灣其他偏鄉,頂長社區居民多數年事已高、社區環境日漸破敗,彷彿失去動力,在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美雪等人積極營造、年輕學子洄游駐村後,原先靜謐莊頭,出現了許久未見的生命力。

事實上,頂長社區的轉變,可追溯至3年前南臺科技大學工業管理資訊系助理教授曾碧卿,號召一羣學生造訪頂長社區的故事。曾碧卿回憶,當時她開設「非營利管理」服務學習課程,爲幫助大學生與社會企業接軌,她主動聯繫後壁在地的芳榮米廠,總幹事張美雪反映,頂長社區高齡化嚴重,她一口答應說:「別擔心,由我負責把年輕人帶進來。」

不過,曾碧卿坦言,原先其實相當擔心,要讓都市小孩下鄉服務很不容易,孰料,修課同學不僅動力十足,甚至組成「來坐農創工作室」,每年規畫兒童夏令營農事體驗課程、田間維護等活動,不只吸引臺南在地民衆參加,甚至還有北部親子連年報到,「推動社區營造要從教育紮根,讓在地人外地人重新認識社區的美好,年輕人才有洄游的可能。」

居民高齡化 環境日漸破敗

曾碧卿說,舉辦這些活動,並非只是爲了課程,更重要的是要讓長者們重拾笑容,獲得生活動力。曾碧卿說,她曾規畫讓大學生寫1封信給社區長輩,她笑稱,不少長輩收到陌生來信,還着急向里長確認是不是詐騙,得知是學生寄信後,有些長輩也熱情回信,促成了都市學生與偏鄉長輩的忘年之交。

張美雪提到,南臺科大師生的投入,不僅讓社區長輩們動起來,也打造頂長社區的品牌。

她表示,由於居民大多務農,每日辛苦耕種卻無從推銷,年輕學子的注入,爲社區打響名號,居民賴以維生的第一級產業就能增值、進而發揚光大,「讓長者找到生活的目標和動力。」

學生修復老厝 爺奶揪感心

除南臺科大,國立成功大學年輕學子也相繼造訪頂長社區,建築系教授張珩今年夏天就帶領一羣大學生長駐,挽袖修復老厝。負責改造的學生田家瑋分享,來到頂長社區後,感受到當地居民的熱情,「阿公阿嬤會特地拿芒果龍眼請我們吃。」也就是這分人情味,讓大學生們願意頂着豔陽,將破敗的社區老厝,改造成居民聯繫感情的社區據點,甚至成爲「藥草博物館」。

最美風景 阿兜仔也看到了

隨年輕學子進入社區與張美雪等人奔走推動,頂長社區短短3年內煥然一新,透過臺南市都發局補助計劃,社區老厝、菜園、庭院都一一化身公園、社區據點、單車道等,催生「江水伯的公園」、「粨面宋江公園」等多處空間,前後獲得「臺南築角社區空間創意營造大賽冠亞軍、「綠社區培力計劃」佳作佳績,社區營造效果顯著

頂長社區的改變,也讓中央刮目相看,不僅規畫新增「臺灣好行」路線深入頂長社區,甚至邀請到國外Youtuber拍攝影片,與社區阿嬤共同製作碗粿,宣傳農事體驗活動,看到「阿兜仔」賣力攪拌生米漿,一旁指導的阿嬤都笑得合不攏嘴,張美雪表示,「社區最美的風景不只是稻田,而是人,因爲社區的長輩們笑了,這就是我們頂長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