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欲行穩致遠 廢舊電池須解決有道

【環保筆談

2014年,新能源汽車進入我國私家車市場,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數據顯示,2014年~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7.5萬輛攀升至136.7萬輛。日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550萬輛,產銷量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據預測,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全國汽車銷量中的佔比將達到7.6%。

隨着全球各國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陸續敲定,我國於2017年即已經開始研究制定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2020年《中國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研究》提出,中國有望於2050年以前實現傳統燃油車的全面退出。在政策環境和能源壓力的雙重要求下,中國汽車行業無疑將迎來新能源化的發展浪潮。新能源汽車,將成爲全世界人們未來出行的必然選擇。

新能源汽車備受熱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環保屬性。可新能源汽車真的完全“環保”嗎?我們不要忽視一個“主角”,就是供給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顯示,動力電池的有效壽命是4~6年,2020年首批新能源汽車電池“大限已至”,迎來大規模電池“退役潮”。然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處理方面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正規軍”不敵小作坊,容易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

近期,新華社發文揭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目前存在的亂象:2020年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20萬噸,90%的廢舊電池沒有從正規渠道回收,而是流入了以小作坊爲主的灰色產業鏈。這些小作坊工藝設備落後,不具備相關資質技術,在環保方面幾乎零投入。低成本使得他們可以以更高的價格買走廢舊動力電池,之後不進行篩選評估、不考慮回收方式,而是直接拆解破碎,將內部的鈷和鋰等貴金屬提煉出來進行二次銷售,這些貴金屬的價格最高時可達60萬/噸,當中的利潤着實不低。隨後,他們便將廢棄物做掩埋或傾倒處理。

衆所周知,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電解液溶質有機溶劑具有高毒性腐蝕性,小作坊上述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對可能接觸到的人員也將是巨大的安全隱患。一顆小小的鈕釦電池,可以污染600立方米的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裡,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試想一下:如果是幾噸重的汽車動力電池廢棄在自然環境中,大量重金屬及化學物質進入水體土壤,同時產生有毒的化學氣體,會對環境造成多大的污染和破壞?此外,有些廢舊電池本身還有大量存電,經過篩選評估本可以被梯次利用於其他電動產品,然而,還未“壽終正寢”就被宣判了死刑,也導致了資源的白白浪費

由此可見,廢舊電池處置亂象叢生,不僅會成爲新能源汽車在環保路上疾馳的“絆腳石”,更會使國家推行新能源車低碳環保的初衷和努力付之東流。可以說,新能源汽車的舊電池處理看似是一個不起眼的末端處置問題,實則是新能源汽車實現長遠發展的前置條件。我們把新能源汽車推上快車道的同時,面對壯觀的動力電池“退役”大軍,“亡羊補牢”爲時未晚矣。

2021年3月5日,“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首次出現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4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2021年規章制定工作計劃》發佈,又將《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列爲需要加快審查或起草的項目之一。面對魚龍混雜的回收市場,當務之急應是規範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的資質標準,以強制措施限制不正規回收企業的野蠻生長,創建公平的競爭環境,淘汰沒有環保資質的小作坊,淨化回收市場;其次,還應健全賞罰機制,以制度促成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間的通力合作,形成從生產到回收再造的全鏈條合作共贏模式,以“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激勵並約束責任企業對動力電池負責到底。

新能源車欲行穩致遠,廢舊電池須解決有道。有研究機構測算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70億美元。面對電池回收的藍海,中國汽車和電池企業應抓緊時機完善回收技術,變挑戰機遇成就經濟和環保的“雙贏”。

(作者:左佳,系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政府治理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