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防美耍賴 不如兩岸民間促進互信

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左)、蕭美琴(右)13日在總統大選中勝出。(郭吉銓攝)

美國著名兩岸關係專家任雪麗認爲,北京不擔心賴清德就任總統後宣佈臺獨,而是擔心美國有人逼迫賴做危險之舉。當兩岸無溝通管道,只依靠中美共管,確實無法讓兩岸危險因子消除,解決之道,端賴兩岸民間大交流。

賴清德當選總統後的美中臺局勢,可用「中國無賴、美國管賴」一語概括,中國無賴,是北京當局在戰略上無視賴清德,不與之接觸,也知道他不可能承認九二共識。與此同時,美國面臨俄烏、以哈兩場衝突,近來還多了紅海危機,拜登又尋求連任,臺海必須維持穩定,中國則積極提振經濟,持續緩和與美歐日等主要國家關係,也希望兩岸關係相對安定。因此,以中美對話取代兩岸溝通,北京也要求美國看好賴清德,這是「美國管賴」。

但「中國無賴、美國管賴」的最大變數,不在中國,在美國。中共20大後,習近平一人獨大、長期執政,形成一黨執政超穩定結構;反觀美國,年底又將大選,一旦共和黨川普重回政治舞臺,「美國管賴」恐變成「美國耍賴」,重現川普時期,把臺灣推向挑釁北京的最前線,即便賴清德認爲不可,也難以拒絕。

按當前局勢,中共要與民進黨對話難度甚大,但有一把鑰匙握在蔡英文總統手中,就是不管北京如何反應,主動單方面開放兩岸民間交流,把陸客、專業交流等全面開放,歡迎大陸各省市臺辦組團來臺,呼籲大陸不要設限對等開放,並開放臺灣生產少、其他國家可進口的產品,大陸也能部分進口。

一旦兩岸人員雙向頻繁往來,就能促進民間瞭解,從而培養互信。即便美國有政治勢力想見縫插針,大陸的反應也會十分克制與謹慎。

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關鍵,不在520就職演說賴清德說了什麼,而是蔡政府在520前,對兩岸民間做什麼。與其寄望美國管好兩岸,不如兩岸民間自己培養互信,一旦「美國耍賴」,至少還有「民間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