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豪專欄-通膨、升息雜音鈍化,風險性資產回穩
美國聯準會近日決議維持寬鬆貨幣政策,通膨壓力及減縮時程再度成爲市場關注焦點。不過,隨着市場陸續反覆消化這些雜音、伴隨評價面的修正、季報和產業展望等的支撐,以及6月來殖利率回降,科技等成長股出現回穩跡象。
根據彭博資訊顯示,以道瓊和S&P500指數爲例,第二季迄今分別上漲4.15%、7.75%,但6月以來則分別轉爲下跌0.87%與上漲1.58%。另參考MSCI世界指數11大類股6月以來迄今表現,也可發現科技股漲勢轉強;過去一個月走勢相對較強的如原物料和金融股,6月以來反倒相對疲軟。
就基本面來看,全球經濟持續擴張、PMI高檔震盪。整體來看,全球主要區域PMI指數全數高於50,且趨勢持續向上,基本面有撐,惟市場風險意識拉高。其中,美國PMI自高點回落但仍在60以上;新興市場分歧大,亞洲表現相對強勢。
根據美國聯準會最新經濟預估,未來三年的經濟成長率都會在長期均值之上,就業市場也會在2022年回到長期均值之下,通膨連續三年都將在2%之上。從聯準會利率點陣圖來看,聯準會多數官員仍認爲基準利率在2023年底之前將調升,主要在於經濟成長、失業率回落與通膨重回2%。長期利率目標仍在2.25~2.5%。
就政策面,觀察聯準會資產負債表顯示擴張幅度已來到高點。聯準會調升附賣回利率與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開始回收貨幣市場流動性,此外,近期越來越多官員表達減債與升息的支持,2008年經驗顯示緊縮將採「先減債、再升息」,在2023年升息前,聯準會將先減少購債金額,甚至開始回收過多流動性。
根據美銀全球經理人調查顯示,大多認爲升息時點可能提前。目前經理人升息時點區間落在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但有兩成以上經理人認爲在2022年中以前將升息。不過面對這些雜音,市場稍早已經陸續反映緊縮利空,因此預期後續可能對於市場的影響性將有望縮減。
另一方面,經濟重啓全面加速,也爲疫後迄今已經呈現百花齊放的題材,挹注更多成長動能。觀察採購經理人指數走勢推估,服務業下半年表現有望優於製造業。受惠美歐經濟逐步解封、積壓的需求釋放出來及官方維持寬鬆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有望實質成長超過6%、創逾40年來最大增幅。
就趨勢上,庫存回補,提供製造業景氣正面支撐,全球GDP成長、企業獲利預期均持續上修預期經濟與盈餘復甦、充裕流動性繼續支撐股市。科技等成長股料仍將受惠5G、AI長線發展;循環股則是具經濟重啓概念,展開落後補漲,兩大類股具輪動機會。
原物料表現出現分歧,其中能源概念可望受惠於美歐解封后、迎來的旅遊旺季需求;但另一方面,部分金屬如銅或稀有金屬價格則是因爲中國調控手段而被壓抑,進而牽動部分以原物料爲主的市場表現。
就佈局方向上,面對第三季的到來,建議佈局方向上可鎖定三主軸,掌握具題材概念的成長、通膨與政策受惠股,投資價值浮現的歐股及亞股、臺股、陸股與科技股,佈局後疫情時代帶來的破壞式創新與經濟重啓機會;債市宜採槓鈴策略、降波動。
策略上,由於美股產業表現差異拉大,可鎖定成長與政策支持產業如基建、科技股,與通膨受惠產業如金融、原物料。美股以外建議鎖定歐股及其他先行修正市場,如歐股本質偏重價值與循環產業,可望受惠經濟重啓與通膨升溫;另可佈局基本面無虞且率先修正市場,如亞洲、臺灣與中國與科技股。在債市方面宜採槓鈴策略,降低存續期風險,首選短期高收債,爲預防市場尾端風險,建議佈局低波動複合債。
至於新興債市展望,近期新興市場公債呈現淨流入,顯示新興市場主權債評價仍具吸引力;從發行量角度來看,新興市場企業債需求量持續回溫。年初以來,新興市場企業債淨髮行量已達560億美元,隨景氣回溫加上企業搶發低率債券,市場預估2021年新興市場企業債淨髮行將達到760億美元;從資金面來看,資金也相對偏好新興市場高收益等級公司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