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明年啓動,8月主要經濟指標放緩丨一週熱點回顧

我國將啓動延遲退休改革

據新華社,9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根據決定,從2025年1月1日起,我國將用15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60週歲延遲到63週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50週歲、55週歲,分別延遲到55週歲、58週歲。

這是職工法定退休年齡自上世紀50年代確定後,70多年來首次進行調整。

除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外,決定將調整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從2030年起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個月。

在統一實施延遲退休基礎上,決定允許職工達到最低繳費年限,可以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且退休年齡不得低於原法定退休年齡;也可以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前提下彈性延遲退休,延遲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

8月主要經濟指標放緩

9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8月份經濟運行數據。

工業方面,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

消費方面,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1%,增速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01%。

投資方面,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3.4%,漲幅較前7月回落0.2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4%,製造業投資增長9.1%,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2%。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2%。

國家統計局表示,總的來看,8月份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困難挑戰。下階段,要以改革爲動力促進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落實各項改革任務和政策舉措,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

【點評】專家分析,整體來看,8月經濟延續了放緩趨勢,主要經濟指標均不如預期,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仍未有明顯改善,穩增長政策仍需發力。政策面將在促消費方面進一步加力,包括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居民消費,以及各地較大規模發放消費券和消費補貼。年內仍有可能出臺降準、結構性工具等政策措施,以穩定市場流動性,優化銀行負債,配合積極財政政策,兼顧內外平衡。

8月出口超預期增長

海關總署9月10日公佈數據,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8.58萬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出口增長6.9%;進口增長4.7%。以美元計,8月出口同比增長8.7%,超出預期。

我國同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保持增長。前8個月,東盟爲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爲4.5萬億元,增長10%,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5.7%。我國對歐盟、美國、韓國等進出口分別增長1.1%、4.4%、8%。

產品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前8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9.72萬億元,增長8.8%,佔我國出口總值的59.1%,比重近6成。

【點評】前8個月我國貿易規模保持增長勢頭,機電產品佔出口比重持續提升,尤其是8月出口超預期增長,這主要得益於外需仍處於較強狀態和全球電子產業鏈復甦。業內專家認爲,下一階段,在美歐降息預期下,出口有望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考慮到8月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指數已連續兩個月處於收縮區間,加上近期美國製造業PMI指數及就業數據顯示出較爲明顯的走弱勢頭,外需放緩信號已經出現,年底前出口增速有可能呈現趨勢性回落。

CPI同比漲幅繼續擴大

國家統計局9月9日發佈數據,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6%,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8月份,受高溫多雨天氣等因素影響,全國CPI環比季節性上漲,同比漲幅繼續擴大。”

8月份,食品價格同比由上月持平轉爲同比上漲2.8%,影響CPI同比上漲約0.51個百分點。食品中,鮮菜價格上漲21.8%,漲幅比上月擴大18.5個百分點;鮮果價格由上月下降4.2%轉爲上漲4.1%;豬肉價格上漲16.1%,受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漲幅比上月回落4.3個百分點。

8月份,受市場需求不足及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行等因素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月擴大1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

【點評】專家分析,8月CPI同比漲幅擴大主要是由於高溫多雨天氣導致蔬菜價格大幅上漲帶動,但蔬菜價格快速上行過程難以持續,同時,工業消費品和服務價格下行壓力進一步顯現,這意味着低通脹仍是下半年宏觀經濟的一個突出特徵,這將爲逆週期政策適時加力提供空間。

8月票據融資激增

9月13日,央行發佈了最新金融數據。

社會融資規模方面,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398.56萬億元,同比增長8.1%,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基本匹配。1~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21.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32萬億元。

人民幣貸款方面,8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52.02萬億元,同比增長8.5%。1~8月,各項貸款增加14.43萬億元。其中,票據融資增加7597億元。與前7個月票據融資增加2146億元規模對比來看,8月單月票據融資增加5451億元。

8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5.05萬億元,同比增長6.3%,與上月持平。狹義貨幣(M1)餘額63.02萬億元,同比下降7.3%。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近期M2餘額增速較爲平穩。8月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貸款兩項指標餘額增速都在8%以上,比上半年名義GDP增速高約4個百分點。在結構轉型加快推進的背景下,金融數據在高基數上仍保持平穩增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固。

【點評】8月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貸款、M2餘額增長較爲平穩。M1受到治理手工補息等因素影響,繼續負增長,專家預計,手工補息處於收尾階段,金融數據“擠水分”效應可能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8月票據融資延續了7月的增長態勢,成爲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渠道。隨着票據利率下行,中小企業票據融資的成本相應降低,激發了票據融資需求。各銀行票據融資渠道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也能一定程度抵補常規信貸供給方面的走弱。

上海等9地可設外商獨資醫院

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近日印發通知,明確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

在獨資醫院領域,擬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中醫類除外,不含併購公立醫院)。

在生物技術領域,在北京、上海、廣東自貿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從事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以用於產品註冊上市和生產,所有經過註冊上市和批准生產的產品,可在全國範圍使用。

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孟華婷指出,將進一步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加大增值電信、醫療健康、數字經濟、文旅、交通、商業航天及特色消費、時尚消費等新興領域的開放創新力度。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等方面的國民待遇。

【點評】過去我國外商投資醫院主要以合資爲主,對於外商獨資態度比較謹慎,允許外資獨資醫療機構進入,彰顯了我國進一步開放醫療領域的決心。

業內人士認爲,允許外商獨資醫院,不僅能夠滿足患者多元化尤其是高端化的醫療需求,也有助於將先進的醫療技術和設備引入中國,爲中國醫療行業引入新的活力和發展機遇。向外資開放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也是同樣的道理。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有關部門也有必要加強監管,比如確保臨牀數據的安全,以及相關倫理問題的合規。

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清零”

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

與2021年版相比,2024年版負面清單刪除了製造業領域僅剩的2條限制措施:“出版物印刷須由中方控股”和“禁止投資中藥飲片的蒸、炒、炙、煅等炮製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保密處方產品的生產”。本次修訂後,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措施由31條壓減至29條,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

【點評】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意味着內外資在准入上不再有任何區別,這不僅將爲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也有利於促進國內市場的良性競爭。

業內人士認爲,中國正處於從全球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的過程,擴大開放是成爲製造業強國的需求所在。製造業准入限制“清零”,對製造業開放具有標誌性意義,充分彰顯了我國擴大國際合作的積極意願和支持經濟全球化的鮮明態度,向世界宣示了中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

保險新“國十條”落地

9月11日,國務院對外發布《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若干意見共10條,重點提出了提升保險業服務民生保障水平、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深化保險業改革開放、增強保險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內容。

若干意見提出,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蓋面穩步擴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務持續改善、資產配置穩健均衡、償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內控健全有效的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框架。保險監管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監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

在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方面,若干意見提出,推進產品轉型升級,支持浮動收益型保險發展;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爲重點,深化車險綜合改革;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及時規範理賠;探索責任保險和家庭財產保險創新等。

在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方面,《若干意見》提出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服務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健全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週期的保險產品和服務體系,強化綠色保險頂層設計。

若干意見還提出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培育真正的耐心資本”等內容。在資金投向方面要求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力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引導保險資金爲科技創新、創業投資、鄉村振興、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提供支持。

【點評】保險業新“國十條”從未來5年至10年左右的維度,對我國保險業的改革發展作出了系統謀劃。業內認爲,這是繼2006年、2014年之後,國家層面又一次對保險業發展作出的全面部署,釋放了進一步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信號。新“國十條”很多內容都是首次提出,比如首次在頂層設計中提到推動商業保險年金的發展,以更好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保險保障和財富管理需求;首次提出支持浮動收益型保險發展,意在指導保險產品向包括分紅險、萬能險在內的浮動收益型產品轉型,更好實現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普華永道被監管部門“頂格”處罰

9月13日,財政部、證監會分別發佈對普華永道的處罰決定。

其中,財政部給予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共1.16億元的行政處罰,並給予普華永道警告、暫停經營業務6個月、撤銷普華永道廣州分所的行政處罰。證監會沒收普華永道涉案期間全部業務收入2774萬元,並處以頂格罰款2.97億元,合計罰沒3.25億元,與財政部協同罰款共計4.41億元。

財政部表示,普華永道及其廣州分所在恆大地產2018年至2020年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明知其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不予指明,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出具虛假審計報告。

普華永道中國與普華永道中天對此迴應表示,普華永道中天充分配合了監管機構的檢查工作,尊重並堅決服從相關行政處罰決定。我們決心以此爲鑑,深刻反思,全面汲取教訓。對於因此事給客戶以及大家帶來的影響深表歉意。

【點評】普華永道對恆大地產提供審計的違法行爲較爲嚴重,社會影響惡劣,財政部和證監會對其實施頂格處罰,體現了監管部門對財務造假行爲的零容忍。這次處罰對整個審計行業敲響了警鐘,將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普華永道面臨的不僅是鉅額罰款,還有暫停營業6個月的壓力。在此之前,普華永道已經接連丟失大單,涉及審計費用超過8億元。此案給普華永道帶來的是公信力的全面崩塌。當務之急,普華永道需要採取一系列整改措施,重拾公衆和客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