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臺灣人易罹泌尿道癌 禍首馬兜鈴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發表在國際期刊臺灣研究指出,臺灣人罹患尿道癌和腎臟癌的比例,高於西方國家,大約6成和服用中草藥馬兜鈴有關,因爲馬兜鈴酸會造成抑基因的特殊變異衛生署已在2003年禁用含馬兜鈴酸中藥材

「國家科學院學報」的這項研究顯示,臺灣人罹患泌尿道癌和腎臟癌的病例,是不常食用馬兜鈴植物的西方國家的4倍。

此研究第一作者臺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忠信10日表示,在蒐集到151個案例中,有97例都能在癌細胞上找到馬兜鈴酸的代謝產物,進一步更發現其中83%出現TP53抑癌基因的特殊突變。

陳忠信解釋,馬兜鈴酸接觸正常的泌尿道上皮細胞,將TP53基因從正常排序鹼基A、T,突變成T、A,這是馬兜鈴酸造成細胞癌變的獨特記號。先前在細胞及動物體外試驗中,也證明馬兜鈴酸的癌症毒害

翻開文獻比利時曾發生大量食用含馬兜鈴酸的草本減肥藥造成腎病變案例,歐洲巴爾幹半島民衆的泌尿道癌,主要是馬兜鈴植物混入小麥;在臺灣,大約三分之一的泌尿道上皮癌與馬兜鈴中草藥有關,有學者發現服用超過60毫克含馬兜鈴酸的關木通,癌症風險顯著增加。

含馬兜鈴酸中藥材,包括廣防己、關木通、青木香天仙藤及馬兜鈴等,主要用於清熱、利溼、通經絡藥方中。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指出,衛生署在2003年禁用含馬兜鈴酸中藥材,包括廣防己、關木通、青木香、天仙藤及馬兜鈴等。

陳忠信指出,不清楚臺灣人吃多少、用多久的馬兜鈴中草藥,纔會引起癌症;相信禁用令實施後,這類泌尿道癌症案例,會愈來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