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快評】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原標題:【央視快評】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央視快評】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來源:視頻綜合)

“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1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作出了關於宏觀政策的重要論述和具體部署,爲我國“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良好開局提供了重要指引和發力方向

回顧2020年,以習近平同志核心黨中央準確研判大勢,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到加快構建以國內循環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再到科學部署“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不斷提升應對風險挑戰科學化水平,深化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展現了對宏觀政策嫺熟高超駕馭能力,爲我們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實現化危爲機,宏觀政策貴在把握好時機、節奏力度。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要繼續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同時,我國的供給結構性改革正在遞進深化,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向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都對宏觀政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學精準施策形勢所需、大勢所趨,把握這個基調,宏觀政策就能夠有的放矢,克服粗放式管理問題,在正確的方向上持續發力,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

宏觀政策貴在科學精準,尤其要把握好“中庸之道”,不搞急轉彎、大波動。要用好宏觀政策工具箱,特別是財政貨幣兩大宏觀政策工具,既注重總量改善,也注重結構優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在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科技創新、收入分配、地方債務風險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穩槓桿、防風險,尤其要加強對科技創新、中小微企業等實體的“精準滴灌”。

宏觀政策重在落地見效。明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要配合好會議提出的“八項重點任務”,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發力見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要強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金融監管政策之間的協調,發揮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的整體效應

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只要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重大決策部署,保持發展信心和政策定力,不斷提升宏觀治理水平,就一定能在“十四五”新徵程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創造新的更大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