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蒲公英助身障青年 快樂學習找到生命出口

臺南佳里區成立「伊甸蒲公英身心障礙社區日間作業設施」,28日開幕啓用。(圖/伊甸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天生我材必有用,身障青年也能勇敢逐夢!爲了幫助身心障礙朋友能自力更生,減輕其家庭負擔,臺南市社會局運用公益彩券盈餘基金,補助伊甸基金會於臺南市佳里區成立「伊甸蒲公英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28日開幕啓用,現場近10名身障青年用溫馨歌曲開場氣氛溫馨。

「伊甸蒲公英日間作業設施」每日提供8小時職業陶冶、社區適應、生活自理文康休閒等活動服務觸角擴及佳里、七股、麻豆、安定、西港學甲、將軍區區域,希望透過「伊甸蒲公英」社區化、在地化深耕服務,豐富身心障礙者生活經驗、建立人際互動關係。

住在七股區的智揚,今年20歲,領有中度智能障礙手冊家中有兩位姊姊姑姑都是智能障者。蘇智揚因爲父母離異,母親已久未連絡,三姊弟從小就是祖母拉拔長大。家中經濟除了靠父親微薄的薪水和身障津貼苦撐,生活十分艱辛。蘇智揚雖然知道父親和阿嬤的辛苦,想幫家裡的忙,卻因受限身體的障礙,加上理解能力有限,反應速度較慢,卻難以適應職場環境工作多次碰壁,目前只好在家幫忙家務

直到今年6月,智揚透過溪北區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中心的協助轉介到伊甸蒲公英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在這裡蘇智揚可以訓練自立生活的能力、人際互動技巧與並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

▲蘇智揚從事農藝工作,開心的和同伴一起完成多肉組盆的工作。(圖/伊甸提供)

伊甸臺南職重中心主任表示,蘇智揚非常的認真,從一開始需要社工從家裡陪同坐公車到中心,現在已經可以獨自從七股坐公車到佳里後步行到蒲公英;在清潔工作的時候,可以將自己所負責區域打掃乾淨。

蘇智揚從事農藝工作時,天生的好體格耐力更是教保員好幫手,臉上總是掛着一個靦腆的笑容的蘇智揚,開心的和同伴一起完成多肉組盆的工作。在被問到來這裡最想要做什麼的時候,靦腆的看了老師說:「想賺錢回家給阿嬤,讓阿嬤可以存錢。」

伊甸基金會臺南區區長張盟宜表示,伊甸蒲公英期待能透過個別化的服務,讓社區裡的身心障礙者可以走出家庭,進入社區。除聯結社區資源,提供代工農作園藝組盆等多樣化的作業活動,協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外,更規畫各種文康休閒、社區適應活動,使身心障礙者能在社區中活得更快樂、更健康。只要社會大衆願意給予機會、創造友善的生活環境,身心障礙者也能如【蒲公英】般,飛出自己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