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前總理――從中國共產黨的經驗中獲得啓發

法國學者阿蘭佩雷菲特在1973年出版了名爲《當中國覺醒時,世界將爲之顫抖》的著作,彼時中國發展面臨一系列困難,很多人對此不以爲然,而如今中國的復興、經濟高增長和取得的偉大成就震撼世界。簡單列舉一組數字:1972年中國GDP僅爲約1137億美元,如今它已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收入也大幅增長。

與一些西方國家不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復興道路,靠的不是殖民和掠奪他國,而是靠自身艱苦奮鬥,走出一條平衡之路,既從傳統思想和實踐探索中汲取營養,也學習借鑑他國。中國共產黨有意識地將傳統儒家文化科學社會主義結合起來,依靠其動員能力發展基礎設施支柱產業,將廣袤的國土通過高效的交通連接起來。他們根據國情國力,選擇最適合的勞動生產方式,所以“中國製造”物美價廉,其核心理念是發展進步和公平競爭,而不是脅迫和征服。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當今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積極擁抱各國,無論誰跟誰交往,其目標都是互利共贏,有些國家竟然企圖歪曲這一事實。與那些國家不同,中國不會以強加特定價值觀條件,而是尊重他國主權、傳統和價值觀。中國共產黨有一套獨特的治理模式,其真諦是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各國自己的發展道路,不存在一條所有國家必須都採用的道路。這樣的模式擁有真實而強大的力量,不僅能夠幫助整個世界,也能夠使中國自身實現永續發展,消除可能仍然存在的一些缺點和不足。

到2020年1月,包括伊拉克在內,已經有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共建“一帶一路”是時代呼聲,就像古代“絲綢之路”是歷史所需一樣。就伊拉克而言,“一帶一路”倡議伊中合作提供了強有力的合作框架雙方的友好合作爲伊拉克經濟、政治、安全和社會等各方面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實際上,大多數的國家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並沒有因中國的崛起而憂慮。首先,在不同歷史時期,在這些國家經歷民族解放戰爭、國家發展以及保護價值觀和傳統等方面時,中國都給予了無私幫助。另一方面,這些國家都視中國崛起福音,因爲對於中國的成功經驗,他們可以加以效仿並從中受益――既然中國能夠擺脫被殖民的命運和對殖民者的依附關係,不再積貧積弱,養活教育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並且擁有了發達的技術,先進的學術機構、經濟機構和管理機構,那麼其他國家爲什麼不能從中國共產黨的經驗中獲得啓發呢?

作者爲伊拉克前總理人民網記者周�q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