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打單劑或雙劑現爭議 學者:單劑易加速病毒變異
臺大公衛團隊指出,若全球疫苗產能從目前一年30億劑量,每年增加10億劑,最快明年六月全球都能解封。(圖取自臺大公衛)
全球各國陸續接種疫苗,但因疫苗產量仍未足夠,出現延遲施打第二劑,以提供更多民衆接種第一劑、或是維持標準2劑施打間隔天數的爭議,日前指揮中心決議,首波來臺的11.7萬劑AZ疫苗,將先提供11.7萬名醫護施打。臺大學者指出。國際研究顯示,擴大施打單劑作法雖可讓更多人接受疫苗保護,但反而容易加速病毒變異。學者並指出,目前產能,以今年全球一月一日開始施打來算,要明年年底纔打得完,若每年增加10億產能,全球最快明年六月就能解封。
截至今天(3/10)上午爲止,新冠肺炎已造成超過1億1760萬人染疫,逾261.2萬人死亡,不過已有多國施打疫苗,截至3月6日,全球已施打超過3億疫苗,以色列施打率56.95%爲全球最高。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帶領團隊在線上直播說明國際疫情。
團隊指出,隨着疫苗接種,國際疫情有趨緩趨勢,死亡人數也減少,但接種意願、防疫措施鬆懈等,讓減緩速度仍沒有預期快,以目前全球接種率最高的北美洲(12.69%)來看,有趨緩趨勢,但法國、義大利兩國國民因爲對疫苗接受度可能不高,導致施打率偏低(分別爲5.3%、6.1%人口至少接受一劑疫苗),因此再度進行部分封鎖。
接種疫苗,與邊境管制鬆綁息息相關,陳秀熙指出,預估今年全球疫苗最大產量約30億劑,若要達到羣體免疫需要70%接種率,預估高所得國家要在今年12月、全球則要等到明年2023年12月達到。但若每年增加10億劑,分成兩批上市,則高所得國家預計最可在今年9月即可達到目標,全球到明年6月就可解封。
而國際也出現疫苗施打單劑及雙劑的兩派之爭,陳秀熙指出,有人建議,應該將原本一個人在一定期限內施打兩劑疫苗,透過延遲第二劑疫苗施打時間,讓更多民衆接受第一劑疫苗施打,支持這項作法者認爲,已有研究證實,靈活配給讓更多人施打一劑疫苗,相較於固定配給,能多避免23%到29%的感染,而具有高傳播力的變種病毒盛行之時,應讓更多人接受疫苗保護,且已有證據顯示,自然感染免疫力至少三個月。
不過,陳秀熙也指出,反對延遲第二劑者認爲,雖然讓更多人接受第一劑疫苗更有效益,但這些模型並未假設疫苗免疫力會隨時間下降,若改變疫苗施打時程,民衆對疫苗信心將有所影響而降低接種意願,且讓更多人施打一劑疫苗,將更容易促使病毒進行免疫選擇而提高病毒變異推動力,加速病毒變異速度,還需觀察。
此外,因應疫苗發展世界各國將進行邊境開放,免疫護照(Immunity passport)勢必也將成臺灣須考量政策之一。臺大公衛博士生範僑芯指出,國際運輸協會(IATA)預計於四月將發行一款名爲「Travel pass」的免疫護照APP,提供檢測3次陰性者、感染後痊癒者、已施打疫苗者三種作爲核發對象,政府與航空公司即可由此平臺搜尋旅客的檢測結果,大幅減低控制邊境所耗費的資源。
陳秀熙表示,WHO的免疫護照和接種證明不同之處是,能保證所有出入境的旅客不會把病毒帶進或帶出別人、與自己的國家,包含東京奧運是否能成行,免疫護照將是關鍵。臺灣應根據免疫護照作法與情境,提前部署儘快做出最好的決策,提前部署,讓想出國民衆,或是想到臺灣旅行的旅客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