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成爲世界工廠是神話還是真實

(示意圖/達志影像)

根據聯合國組織公佈的數字,印度人口在今年5月超越中國,成爲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人口不僅最多還年經,這讓印度自信滿滿。而在抗中的氣氛中,新的印度敘事也充滿西方媒體,充斥印度成爲新興超級經濟大國的想像,宣稱印度的黃金十年甚至一個印度世紀即將到來。

美國爲了拉攏印度,今年6月,邀請印度總理莫迪訪美進行國是訪問,給予前所未見的高規格禮遇。拜登吹捧印度的用心十分明顯。在中美地緣政治競爭中,不少企業爲分散風險,降低人力成本,也紛紛將目光投向印度。但是印度能否取代中國成爲第二個世界工廠,晉升爲超級經濟強國,還是一場媒體神話,有待更多的觀察。

印度曼尼普爾邦在今年5月爆發種族衝突,梅泰族與庫基族之間的矛盾,造成至少130人死亡、400人受傷,超過6萬人無家可歸。

在這場衝突中,有名21歲的女子被迫裸體遊街,還慘遭集體性侵。甚至傳出被害人19歲的弟弟出手相救,卻慘遭暴徒殺害。新聞及相關畫面傳出,引起國際高度的關注,莫迪也表示震怒。種族衝突與性別歧視正好是印度社會的致命傷,加上保護主義與政治腐敗更增加投資的不確定性。

1980年代初,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大國都實行經濟自由化和開放政策。直到1990年代初中國人均所得還低於印度,但到了90年代末期中國人均已是印度的2倍。2022年中國人均來到12720美元,印度則爲2388美元。這40年中國成長60倍,印度只成長10倍。

印度發展的速度遠不及中國,這與兩項指標落後中國有關,一是性別平等,一是人力資本投資。經濟學家發現經濟增長的核心是生產力的提升,這與人力資本投資和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密切相關。

中國的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從1990年約80%下降到約62%的時候,印度同期則從32%下降到約25%。印度婦女勞動率低的很大原因來自對婦女的暴力侵害有增無減。根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記錄,2012年共報告了24.4萬起針對婦女的犯罪案件;2021年數字躍升至約42.8萬起 。

在教育水準上,中國的成人識字率已接近百分之百,印度則是7成,婦女只有6成。近年中國對高等教育的投資不遺餘力,提高頂尖大學的研究產能,也提高全球排名。

根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2023年的排名,中國大陸至少5所大學進入百大,而著名的印度理工學院卻在百名之外,並無一所印度大學進入百大。在科技人才培養方面,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4領域預計到2025年,中國大學預計每年將培養超過7萬7000名理工博士畢業生,是2010年約3萬4000名的2倍多。相較美國,預計到2025年將畢業約4萬名理工博士生,其中包括1萬6000多名國際學生。

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人力資本指數看,以0到1衡量來各國教育和衛生成果,印度指數爲0.49,還低於尼泊爾和肯亞這兩個較貧窮國家,中國則爲0.65,與人均更富裕的智利和斯洛伐克相近。

從以上兩個因素看來,人口增長是紅利還是詛咒,在現代科技面前一目瞭然。除了社會分裂之外,過多的人口在缺乏教育資源及更多工作機會情況下,社會及性別暴力衝突只會加劇。

固然印度人口數量超越中國,但是要取代中國生產力與市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更重要的是,在盲目樂觀與浮誇的炒作下,印度神話能維持多久令人懷疑。 (作者爲大學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