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那些不可思議的混搭

提到印度人們最愛用的一個形容詞就是“不可思議”,而“不可思議的印度”也正是印度國家旅遊局宣傳語。印度的不可思議,在於其混搭,在於只在印度和諧存在,而在其他地方不會“在一起”的奇妙組合。

莫迪總理是混搭潮人

印度總理莫迪經常被讚譽衣着品味,他每次出場都穿着剪裁合身、色彩鮮豔、對比明快的印度傳統服飾,讓他在一羣衣着樸素的政治人物中鶴立雞羣。其實這得益於莫迪是一位混搭潮人。從衣料上看,他的衣服經常是亞麻呢子的混搭;從風格上講,他的衣服經常是休閒服和正裝的混搭。比如貼身的長袖或短袖的無領對衫就是舒適透氣亞麻布料,而外罩正裝風格的“莫迪”坎肩就是呢子布料。從色彩方面,莫迪更是鍾愛將顏色鮮豔奪目的衣服混搭起來,比如粉色搭配灰色、棕色搭配綠色、湖藍搭配金色等等,總能讓人在一羣深色西裝中第一眼就看到他。在《莫迪效應:看莫迪如何改造印度》一書中,莫迪談到他對穿搭的心得:“上天給了我混搭色彩的天賦,我一切都自己來,畢竟我有天分穿什麼都好看。我沒有造型設計師,但我很開心聽到別人說我穿得好看。”

實際上,這種衣着的混搭在印度並不是莫迪總理的專利。下身牛仔褲,上身色彩絢麗的旁遮比長衫,許多印度年輕人日常生活中喜歡這麼混搭;西裝領帶,配上靚麗的傳統紅色包頭巾,許多印度富商經常以這種形象出席國際會議……

可以說,混搭在印度隨處可見。記者在印度開車,就能見到印度人把騎自行車常用的手勢跟開車“混搭”起來。印度司機拐彎或者變道時習慣伸出右手來示意(印度是右舵車靠左行),而且不同的手勢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右臂伸出不動,表示要右轉或向右側並道;伸出右臂並做逆時針轉圈,表示要左轉或向左側並道;伸出右臂右手舉起不動,表示要停車了;伸出右臂,右手手心向下並上下襬動,表示要減速了,或示意後車先別超車;如果右手的手心向前並前後擺動做招手狀,則是示意後車可以超車了。後來,記者才瞭解到這些手勢可不是隨便用的,而是明確寫在印度交規中的,考駕照還要專門考覈。

咖喱冰淇淋,印度可以有

印度美食中也有些不可思議的混搭,比如舉世聞名的咖喱就可以與冰淇淋混搭在一起(如圖)。食用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一種吃法是將普通的冰淇淋如香草味或芒果味冰淇淋淋上咖喱醬食用,當然這種重口味一般初來乍到的外國人可能還真吃不慣。還有一種則是印度本土化的冰淇淋,什麼料都不加,單純的冰淇淋球吃起來就有一股咖喱味。這種冰淇淋吃起來冰涼中透着淡淡的辛辣,別有一番印度風味。其實它是在原料中加入了薑黃粉,而薑黃粉是印度各種配方的咖喱中都必不可缺的重要原料。

拉西號稱印度的“國民飲料”,其實這就是一種印度式的老酸奶,而最受印度老百姓歡迎的拉西是將酸奶和鹽混搭在一起的鹹味拉西。檸檬蘇打水是印度另一種廣受歡迎的消暑飲料,而且許多印度人鍾愛的檸檬蘇打水正宗喝法居然是加鹽的,以至於甜味飲料居然成了少數派。記者在印餐廳點檸檬蘇打水的時候,侍者常會再問一遍:“甜的嗎?”一邊搖着頭微笑。“甜的!”記者總這樣回答。消暑飲品和鹽的混搭,也許跟印度大部分地區炎熱的氣候導致人們大量出汗需要常常補充鹽分有關吧。

閱兵大典混搭特技雜耍

不管什麼宗教,世界各地的神廟都是莊嚴肅穆的樣子。而印度中央邦北部的克久拉霍神廟,卻以其寺廟上雕刻的十分露骨性愛雕像聞名於世。這就不是單純的混搭風格的問題了,印度教何以要把性行爲細膩逼真地雕刻在神廟的外牆上,毫無遮掩地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呢?答案莫衷一是,其中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印度教並不把性和愛視爲罪,相反印度教認爲性行爲是創造生命的活動,而且認爲男女交合有四個層次,從最低層次的身體之愛可以上升到精神之愛,並一直上升到最高境界的與神融合。從神廟外牆上的雕刻也可以看出,性愛雕像處於較低的位置,越往上雕像越純潔,直到廟頂是一個旋轉的巨輪形狀,象徵着宇宙不停運行,永不止息。

印度還有一個廣爲流傳的混搭形象,那就是閱兵儀式上雜耍式的摩托車疊羅漢表演。關係國家形象的閱兵大典可以跟雜耍狂歡混搭嗎?答案是“可以有”。印度每年1月26日都會舉行國慶日閱兵,閱兵隊伍的最後一個單元是警察部隊的摩托車特技表演,再然後就是各個邦的花車巡遊了,身着各邦傳統民族服裝的羣衆載歌載舞,畫風一變,從嚴肅的閱兵過渡到了全民的狂歡。一二十人疊羅漢共乘一輛摩托車的表演亦莊亦諧亦兵亦民,恰好是一種絕佳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