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規範“手工補息”波及M1表現 專家:短期引發金融數據調整 長期可提高金融支持實體質效

財聯社6月14日訊(記者 王宏)今日央行最新發布的5月金融數據顯示,5月M1同比下降4.2%,原因之一就與規範手工補息有關。近日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關於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

專家認爲,從短期看,規範手工補息造成虛增的、不規範的存貸款規模有所下降,引發金融數據短期調整,但從長期看,無論是對銀行機構自身可持續穩健經營,還是對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都大有裨益。

規範手工補息,緩解銀行淨息差壓力

手工補息本是銀行用於勘誤的工具,但爲爭奪更多優質客戶,佔據存款市場份額,基層銀行機構繞開內部定價管理,將手工補息異化爲高息攬儲的手段,用來給大企業客戶違規補貼額外的存款利息,導致大客戶存款利率“明降暗升”,這既帶來不良競爭,也弱化了調降銀行存款利率的效果。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較上年末進一步下降15個基點至1.54%。利潤是當前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來源,淨息差繼續收窄會影響銀行可持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近年來,人民銀行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引導存貸款利率下降,但銀行付息成本不降反升,面臨較大淨息差收窄壓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違規手工補息。

“一些大企業憑藉優勢地位,通過手工補息等方式實現‘低貸高存’套利,主業不賺錢、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來源,形成資金沉澱空轉,還擠佔了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資金,加劇企業賬款拖欠現象。在此過程中,也助長了銀行單純依靠價格爭攬客戶的思維慣性,不利於培養和提升定價能力”,業內專家指出,

接近監管人士透露,規範手工補息行爲,是監管部門對當前金融機構盲目擴張規模、非理性競爭經營模式和思維慣性的糾偏。《倡議》特別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不應“變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這說明加強“內部定價授權管理“、“完善存款內控機制”,對禁止變相高息攬存,有效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業內人士透露,違規手工補息除了在合同中直接進行約定的典型外,還包括以簽約賬戶當季日均存款金額作爲基數計算利息等情形。此前,違規手工補息加點範圍大約在10-100基點之間,違規補息金額佔此類存款利息支出總金額的比例約70%。禁止違規手工補息後,銀行存款付息率將有所降低,對公存款成本持續高企及存款定期化帶來的銀行負債端壓力也會有所減小,同時,此前調降存款利率的政策成效也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增強銀行在貸款端讓利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提高銀行利率定價能力,優化負債結構配置

專家表示,規範手工補息後,銀行存款對企業的吸引力會下降,銀行存款利率和企業預期投資回報率的比價關係可能發生變化,引導企業將更多資金用於擴大投資、增加研發投入等,有利於更好挖掘內需潛能,促進經濟回升向好。規範手工補息還將推動部分企業存款向金融市場分流,企業可以增加櫃檯債券、理財等金融產品配置,保持相對穩定的收益。理財機構爲維持產品吸引力,也會增加權益類或固定收益類資金的配置比例,提高直接融資佔比,優化融資結構。

在規範手工補息前,銀行機構受制於規模情節等因素,爲挽留大客戶,不得不“賠本賺吆喝”,導致手工補息等勘誤工具異化爲大企業套利的“通道”,加劇了資金沉澱空轉等問題。

專家認爲,從長期看,規範手工補息限制了大型企業“低貸高存”的空轉套利機會,更好引導企業心無旁騖發展主業,並將原本用於套利的富餘資金騰挪出來,更多用於償還拖欠的小微企業賬款,促進解開企業賬款拖欠“連環套”。此外,規範手工補息後,銀行存款產品利率定價將更加合理。未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如何在負債端增強客戶粘性,拓寬低成本資金來源,動態調整負債期限結構等問題,將考驗資產負債管理和利率定價能力。

需要提醒的是,“當前手工補息違規行爲得到規範後,有部分資金通過存入財務公司等非銀機構,以同業資金方式,繞道進入銀行體系獲取高息,進行空轉套利,擡高銀行負債成本,有關部門也可能在後續進一步規範,市場需警惕相應”,專家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