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伯明翰大學研究:新冠病毒導致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器官

最新研究認爲,新冠病毒誤導患者免疫系統,讓抗體去攻擊自己的組織器官。圖爲新冠病毒攻擊人體細胞電子顯微鏡照片。(圖/路透

新冠疫情暴發至今,病毒本身變幻多端及臨牀病症仍有很多困擾科學家問題。研究觀察發現,新冠病毒患者在治療期間還是出院之後數個月裡,還會出現一些讓專家意想不到的症狀,包括格林-巴利症候羣(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心肌心包炎等。針對此一現象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新冠病毒會觸發自體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被誤導去攻擊自身組織器官。

陸媒《澎湃新聞報導,無論是在確診後、治療期間與出院後,新冠病毒被認爲與多種意想不到的症狀有重要關聯性,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導致這些症狀的原因,研究人員懷疑是病毒引發患者免疫系統被誤導去攻擊自身器官所造成。

這項來自於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研究成果最近發表於醫學期刊《臨牀與實驗免疫學》(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由伯明翰大學免疫學和免疫治療研究所教授及臨牀免疫學名譽顧問黎克特(Alex G. Richter)主持,該團隊的專家們正專注於新冠病毒的抗體研究。

報導說,這項最新的研究調查了84名新冠病毒患者,包括檢測時正處於重症期的患者、處於恢復期的重度患者和不需要住院輕症患者。患者的研究結果與32名對照組進行了比較,對照組是其他原因接受重症監護的非新冠肺炎患者。

抗體是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可以對抗入侵的疾病原,具有免疫的功能。但在某些情況下,感染會導致自身免疫系統的疾病。早期研究資料已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引發長期的自身免疫併發症,也有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與格林-巴利症候羣在內的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相關聯。

黎克特領導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數量高於對照組,且這些抗體持續時間長達6個月。和對照組比較還發現,非新冠病毒感染者自身抗體表現更爲多樣,相比之下,新冠病毒組的自身抗體則相對有限,包括皮膚骨骼肌心臟抗體。

報導說,研究團隊還發現,從血液中看,重症新冠患者的自身抗體數量更多,與那些導致皮膚、肌肉和心臟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體相似,但目前尚不知患者的症狀是否與這些自身抗體有關,需要在後續的研究中再加以追蹤。

論文作者之一、伯明翰大學免疫學和免疫治療研究所所長(David C. Wraith)教授補充說,在一系列不同組織的詳細研究中,首次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與選擇性自身抗體的產生有關。未來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來確定這些抗體是否會導致新冠肺炎的長期後遺症,並據此進行鍼對性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