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高鐵40分鐘到成都 四川綿陽「雲端科技」瞄準臺灣人才
「大禹故里・活力羌城」投資推介會7日下午在四川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舉行,並對「海峽兩岸合作項目」簽署戰略協議,希望吸引臺灣科技人才到當地就業。簽約方之一的業者指出,四川投資首選以往都是成都,但在兩地高鐵開通後,「成都—綿陽」一日生活圈已經形成,看好第二大城的發展潛力。
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青創部副部長彭廣正在接受《ETtoday新聞雲》採訪時指出,北川一直是旅遊大城,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臺灣有搜救團隊進駐,因此兩岸關係在這座城市特別深厚;此次簽署戰略協議,除了旅遊之外,還針對科技人才、雲端運算等,希望能吸引臺灣企業投資。
▲「大禹故里・活力羌城」 投資推介暨項目簽約儀式。(圖/記者曾俊豪攝)
不過,要發展大數據產業,四川的「鄰居」貴州已經搶先一步,甚至北川當地的中藥材,貴州也有「大健康產業」的目標,第二大城綿陽與下轄的北川要如何後發先至,也引起關注。
對此,彭廣正表示,以中藥材、科技中藥而言,貴州較有優勢,而綿陽政府投資百億人民幣規劃大數據運算跟雲端運算產業,按比例而言,有九成押在科技運算,因此當地科技領域的機會勢必比中藥生技來得高,而科技運算、AI也是能跟臺灣結合的項目。
至於如何吸引成都的企業放棄省會優勢,他則認爲,兩地高鐵開通後,「成都—綿陽」一日生活圈已經形成,由於人力、土地成本相對便宜,看好第二大城的發展潛力;旅遊產業也會循此模式,從成都五日遊進一步延伸,增加兩天到綿陽體驗羌族特色文化等,「不會主打綿陽跟北川,而是跟成都結合。」
綿陽市副市長廖雪梅則提到,當地的通航經濟、精品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日漸成熟,特別是對「科技城」的建設,已加快綿陽成爲四川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至於北川,則全力打造「文旅發展引領區」、「精品農業示範區」、「通航經濟創新區」等,認爲兩地已成爲新一片投資熱土。
《光明日報》報導,北川依託「大禹文化之鄉」品牌,開發文創旅遊產品1500多種,年產值人民幣3.5億元,帶動就業3000多人。2018年,北川共接待遊客768.44萬人次,成長21%;旅遊帶動相關收入人民幣63.6億元,成長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