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手!教育部重拳出擊 成立新機構專治校外培訓

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叢生,引發全社會廣泛關注,監管部門持續出重拳整治

6月15日,教育部宣佈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主要職責是承擔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工作,以及組織實施校外教育培訓綜合治理等。

2021年,被稱爲是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大年”,各職能單位的監管文件密集出臺,同時,各地針對校外機構的通報、罰單也頻頻出現。6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披露了對新東方、學而思、思考樂等15家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價格欺詐行爲的處罰情況,上述機構全部被頂格處罰、從重處罰,合計罰款3650萬元。

資本市場上,投資者見勢不妙 ,紛紛逃離這些股票,自2月下旬以來,校外培訓概念股已持續調整近4個月,在美上市的高途集團下跌84%,好未來下跌66%,新東方下跌50%。

在此背景下,有券商研究機構認爲,用AI等科技手段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校內教育教學效率企業將迎來歷史性機遇,其中包括科大訊飛、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視源股份、佳發教育等。

監管升級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

我國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持續升級,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

當日,教育部召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啓動會。會議宣讀了《中央編辦關於調整教育部職責機構編制的通知》,指出這次機構增設,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新一代少年兒童的關懷,對於深化校外教育培訓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會議強調,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領導班子要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刻認識新設司局的重要意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體現新擔當、展示新作爲,把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打造成更具人民情懷、更具鬥爭精神、更具法治思維、更具工作策略的司局,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百年華誕。

教育部官網資料顯示,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主要職責是:

承擔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工作指導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黨的建設,擬訂校外教育培訓規範管理政策;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校外教育培訓(含線上線下)機構設置、培訓內容、培訓時間、人員資質收費監管等相關標準和制度並監督執行,組織實施校外教育培訓綜合治理,指導校外教育培訓綜合執法;指導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社會競賽等活動;及時反映和處理校外教育培訓重大問題

15家校外培訓機構被頂格處罰3650萬

近年來,我國的校外培訓市場井噴式增長,但也衍生出虛假宣傳、誘騙消費、違規招生、收費奇高、不實評價、超前組織學科教學、濫用資金和爆雷跑路等各種亂象。一些培訓機構利用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販賣焦慮,把教育做成了一心逐利的生意,給家長和學生帶來沉重負擔。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爲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定下了更爲明確的基調和方向。

會議指出,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於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做到應教儘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式,全面壓減作業總量,降低考試壓力。

會議強調,要全面規範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從嚴治理,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藉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機構,要嚴肅查處。要明確培訓機構收費標準,加強預收費監管,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要完善相關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訓機構。

6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新聞發佈會,集中公佈一批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價格欺詐典型案例,對新東方、學而思、精銳教育、掌門1對1、華爾街英語、噠噠英語、卓越、威學、明師、思考樂、邦德、藍天納思書院等13家校外培訓機構予以頂格罰款。加上前期公佈的對作業幫、猿輔導的查處情況,此次重點檢查已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處以頂格罰款3650萬元。

此次重點檢查發現,校外培訓機構違法違規行爲主要特點是“虛構、誇大、誘導”。

一是虛假宣傳多樣化、普遍化。 主要包括虛構教師資質、虛構執教履歷、誇大培訓效果、誇大機構實力、編造用戶評價等類型。比如,藍天宣傳其121人的教研團隊“超過85%的老師來自985、211大學”,事實上來自985、211大學的僅有18人,佔比不到15%。新東方“名師風采”欄103名教師中,76名教師的實際教齡與宣傳不符,虛假宣傳比例達到73.8%。

二是價格欺詐行爲問題突出。 主要表現爲虛構原價和虛假優惠折價。比如,邦德在其公衆號標示“2節試聽課+期末高分秘籍,原價430元,現價僅12元”,事實上該補習套餐是專門爲2020年“雙12”推出的全新體驗活動,其所謂的“原價”此前從未銷售過。納思書院開展宣傳促銷活動時宣稱“鉅惠雙十二,五折搶好課!”,事實上該課程從未按五折銷售過。

三是“誘導”的具體表現, 如有些課程原價幾百元甚至幾千元,但實際售價僅爲1元,所謂的劃線價並非真實、有依據。這些“優惠折價”看似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實惠,實際上是通過劃線價和實際售價間的巨大利差,誘導大批家長去買單。

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後,多家培訓機構迅速反應,紛紛表示接受監管處罰,將全面整改。

校外培訓概念股暴跌,這類企業迎來歷史性機遇

在疫情期間,在線培訓機構發展迅猛,相關上市公司市值暴漲,校外培訓一度被視爲是下一個風口。2019年至2020年,高途集團漲了393%,新東方漲了239%,好未來漲了168%。熱錢紛紛涌入這個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基礎教育在線行業融資額超過500億元,這一數字超過了行業此前10年融資總和。

在行業亂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後,各地對校外培訓的監管持續升級,資本市場上,投資者見勢不妙 ,紛紛逃離這些股票。自今年2月下旬以來,校外培訓概念股已持續調整近4個月。

統計數據顯示,2月16日至6月14日期間,在美上市的高途集團(跟誰學)累計下跌84.45%,好未來累計下跌66.53%,美股新東方下跌50.22%。港股新東方在線今年以來累計下跌63.44%。

券商研究機構指出,今年以來,教培行業監管趨嚴,就存在違規招生收費、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行爲,各地都展開了整治活動,十餘家教培機構已被點名甚至處以頂格罰款。K12教培行業在辦學從業資質審覈、收費管理、廣告宣傳等方面都將面臨更加精準有效的監管。

東吳證券稱,未來校外教育培訓市場發展將趨向理性,短期內考慮政策風險建議暫持觀望態度。由於整頓主要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培訓機構,高教及職業教育行業受影響較小,且伴隨新民促法靴子落地,行業整體風險解除,業績持續兌現,估值有望進一步修復。

安信證券分析師呂偉、胡又文表示,校外培訓整治最終關鍵是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提升校內教育效率與質量。面對校外培訓機構無序擴張,將孩子練成“做題機器”,加劇教育“內卷”的嚴峻現實,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抓住根從供給端入手,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激發辦學活力,讓學生在校內“吃得飽”“吃得好”,纔能有效整治校外培訓的亂象,設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才能從源頭上降低學生和家長參與課外培訓的需求。

安信證券認爲,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的價值,用AI等科技手段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校內教育教學效率的企業將迎來歷史性機遇,重點推薦關注科大訊飛、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視源股份、佳發教育等用AI等科技提升校內教育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