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最佳觀鳥季節 走!去溼地邂逅東方白鸛

福田紅樹林溼地

廣東海珠國家溼地公園

■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

南沙溼地景區

爲了讓候鳥放心飛翔,廣東省將在全省開展“雷霆行動”等多個專項行動,嚴打殺害候鳥行爲

■採寫:新快報記者 黎秋玲

通訊員 林蔭 穗林園宣

■攝影:新快報記者 祝賀

11月中下旬開始,差不多也是廣東最佳觀鳥季節了,南粵大地將迎來北方的“貴客”,最大羣紫水雞現身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東方白鸛每年邂逅海豐、南沙等溼地……

11月也是廣東第二十五屆野生動物宣傳月,新快報記者跟隨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專家到海豐、南沙等溼地公園考察瞭解到,這幾年隨着廣東境內衆多溼地生態環境的改善,過境候鳥、棲息候鳥數量呈現增加態勢。

不過,廣東省林業廳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鳥類保護專家表示,目前,廣東省的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仍受到嚴重的威脅,爲了讓候鳥放心飛,將會在全省開展“雷霆行動”、“藍天行動”等多個專項行動,市民見到違法殺害候鳥的行爲,可以撥打110舉報。

1

現狀

灘塗固化棲息地破壞最大

“灘塗消失、棲息地硬底化建設鳥兒棲息地破化最大。”說到鳥類的生存環境,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研究員胡慧建博士認爲,城市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海邊房地產開發等,將鳥類賴以生存的灘塗固化,做成了水泥地,嚴重破壞了棲息地,導致鳥兒不願再來,或來了生存不了。他直指,這種現象在廣東全省各地均存在。這樣的硬底化建設,嚴重危害鳥兒等動物在城市中的生存。

胡慧建同時指出,各地興建的養殖場,爲了達到大的產量,養殖戶喜歡建設深水區,“水太深鳥不敢去,同時水質富營養化後,帶來污染,一些污染物排到溼地,影響水質,水質差了鳥也不會去。”

而有的溼地、公園客流太大,沒有人流限制,也經常嚇跑鳥類。胡慧建還指出,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鳥類分佈構成與種類,有些候鳥不遷徙了,或遷徙路線變短。“當然,氣候變暖對鳥類構成產生影響,這個是好是壞,還很難評估,只是政府已經重視這個問題。”他說。

破壞紅樹林威脅鳥兒生存

有的城市經濟發展初期,人們對沿海灘塗過度利用,破壞很大,導致紅樹林大片大片死亡,廣東有的地區,紅樹林被破壞得只留下10%不到,對鳥兒生存構成嚴重威脅。

“近幾年,政府、市民都已經認識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重要性。”中山大學生態與進化研究所所長、中國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彭少麟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只有自然環境好了,有森林、有樹、有水、有草,環境好生態好,才能吸引更多的鳥前來居住。他指出,廣東許多地方,如珠海深圳的一些海邊紅樹林,之前遭到人爲破壞後,鳥兒種類急劇減少,近幾年大力恢復,引鳥歸來,有的地方已經建設成了觀鳥景點。又如南沙溼地公園,植被多樣性,鳥兒種類一年比一年豐富。

彭少麟指出,建設溼地,在其間種植紅樹林對引鳥歸來是較好的方式,紅樹林人爲樹種,固定在海邊灘塗上,樹下有小魚小蝦,鳥兒在這裡有吃有住,人與自然其樂融融。“現在人們意識到問題嚴重,正在加速恢復灘塗、種植保護紅樹林,豐富樹種和結構,好的生態環境就會引來候鳥們的到來。”彭少麟說。

2

出路

建灘塗 種花草 引鳥歸來

城市建設起來後,到處是公路、鐵路,人們出行是方便了,但動物的生存環境就被人爲切割了。對此,胡慧建說,這要求規劃城市發展時,要將生態保護納入進來,以鳥的棲息要求來決定生態佈局,比如設計植物的種類、水的深度,最重要的是,打通生物通道,會讓城市的自然化程度高一些。

他建議,具體操作中,可以考慮將綠道、行道樹、公園景點,還有沿海通道,全部連接起來進行生態改造,構建網絡化、立體的生態網絡,擴展動物生存空間,“國外有些城市已經這樣操作了,可以提高鳥類的生存環境。”他說。

胡慧建透露,在城市中營造鳥兒棲息地,廣州也在幾個地方進行試點。例如,白雲山、鷺湖、流花湖、大學城建立的示範點裡,專家根據鳥的生存、繁殖需求,利用樹、灘塗、草地營造它們生活、過夜的安全環境;或者利用技術手段,給它們安排花、魚、果、根等食物。

胡慧建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廣州城市發展很快,鳥的種類出現衰退,2000年後保護好的地方鳥兒開始迴歸,目前來看,城市鳥類相比周邊還是少一些,例如城市鳥類有100多種,但周邊有200多種,現在專家們正在通過各種方法,比如改善環境,擴大現有鳥類的數量,用技術方法吸引周邊鳥兒進城,那些歷史上曾有現在完全已經消失的,則會通過人工的方法重新引進來。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廣州城市是有松鼠、紅領綠鸚鵡等,現在已經消失,會想辦法將它們重新引進城來。

有趣案例

可以既建設 也保護動物

城市發展與動物保護矛盾如何解決?實際上,人們也總結了一些有趣的案例。胡慧建舉例說,青藏鐵路線建設,同時也保護了藏羚羊的通道;而澳門蓮花大橋建設時,橋下種紅樹林,鷺鳥在橋下繁殖棲息,橋上人來車往,“說明只要用心,保護與發展並不衝突”。

“上述成功案例,也得以讓我們說服施工者在廈深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運營時未加裝隔音屏。”胡慧建說,2013年12月28日,廈深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運營。在建設時期,廣東昆蟲研究所、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專家最爲擔心的是,鐵路通過保護區,會驅趕候鳥。胡慧建告訴記者,部分候鳥不喜歡人靠近,加上施工有噪音,沿線300米範圍內的候鳥數量呈現下降的趨勢。

“但專家覺得隔音屏是一個突兀的建築,反而讓候鳥覺得威脅,不如讓鐵路沿線儘量空曠點,會增加候鳥的安全感。”今年的調查顯示,這一決定是正確的,胡慧建高興地發現,鐵路沿線300米範圍內,鳥類明顯增加。原來鐵路沿線相對封閉,人爲活動減少了,候鳥並不覺得動車是威脅,在空曠環境中,反而吸引了更多鳥類。

胡慧建還舉例說,高速路進山,爲了不破壞動物出行,可以在山上搞盤山路,搞護坡,延伸形成拱橋效果,這樣的案例已經很多,拱橋既可防止滾石,保護高速路,又連接兩座山,方便動物進出。

記者體驗

人鳥和諧相處 瀕危鳥類鍾情海豐溼地

白鷺或空中低迴盤旋,或水中翩躚起舞,或樹梢站立靜觀,成羣結隊的……10月23日,新快報記者跟隨“尋找廣東最美森林記者行活動”採訪團隊實地走訪海豐溼地,採訪瞭解到,2004年意外發現黑臉琵鷺、卷羽鵜鶘和紫水雞以及後來發現的東方白鸛等,在海豐溼地已年年可見,它們從稀罕物變成了常客。這,得益於多年來的生態恢復與維護。

“鷺鳥會不辭勞苦從香港飛到海豐覓食,然後返回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溼地的家棲息,令人相當好奇。”胡慧建告訴記者,“東亞-澳大拉西亞候鳥飛行航道上,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其中重要的驛站,其關係着如黑臉琵鷺和卷羽鵜鶘等重要候鳥或國際瀕危水禽的存亡。”

據統計,去年冬季有超過6萬隻以上的水鳥在此越冬,其中,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2004年只有30多隻,現在高達120多隻,鳥的種類也從最初的120多種上升到現在的250多種。胡慧建介紹,在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深圳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溼地、廣州南沙溼地均能看見黑臉琵鷺,黑臉琵鷺是世界公認的極度瀕危鳥類。

“我們這裡的白鷺不怕人,尤其不怕本地人。”在溼地做護鳥員的鄭色鑫自豪地告訴記者,當地村民地裡幹活的時候,白鷺就佇立在一旁,人鳥能和諧相處。據介紹,當地村民大多以養殖爲生。每當放水乾塘時,鷺鳥就會來覓食,村民並不驅趕,而是任其飽食。有時村民走在路上碰到白鷺,白鷺會跟隨,“趕都趕不走”。

胡慧建指出,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溼地之所以能夠吸引並留住大批候鳥,除了其優越的地裡位置外,還得益於其傳統的水產養殖和當地人對鳥兒的愛護。“海豐的養殖一直沿用傳統的粗放式養殖方式。”胡慧建告訴記者,每到漲潮時,養殖戶就將堤口打開,讓海水和魚蝦蟹進入養殖塘,退潮的時候,再把開口堵上,海水及其魚蝦蟹就留下來了。從此,魚蝦蟹在養殖塘裡自由生長,漁民也不投放飼料,因此水污染不大,也使沿海溼地能夠長期保持下來。

秋風起,推薦廣東8大觀鳥勝地

1 廣東海珠國家溼地公園

所在地:廣州中央城區,北面琶洲會展、南望大學城、東臨國際生物島、西跨城市新中軸

面積:869公頃,三倍於紐約中央公園

關鍵字:廣州“綠心”,全國特大城市中心區最大、最美的國家溼地公園

2 華僑城溼地

所在地:深圳市南山區

面積:68.5公頃

關鍵字:我國唯一處在現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濱海紅樹林溼地,國際候鳥重要的中轉站、棲息地

3 福田紅樹林溼地

所在地:深圳市福田區

面積:368公頃

關鍵字:東半球國際候鳥南北遷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轉站”、“停歇地”和“加油站”

4 珠海淇澳紅樹林保護區

所在地:珠海淇澳島西北部

面積:5103公頃

關鍵字:珠三角面積最大的一片紅樹林、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的重要分佈區、中國三大候鳥遷徙路徑之一

5 南沙溼地景區

所在地:珠江三角洲幾何中心,地處廣州最南端的珠江入海口西岸

面積:600公頃

關鍵字:廣州市面積最大的溼地、廣州之腎

6 橫琴溼地公園

所在地:珠海市橫琴區

面積:66公頃

關鍵字:珠江口區域珍稀的紅樹林溼地資源區、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的舒適驛站,國際觀鳥重要區域

7 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

所在地:廣東省東部沿海、海豐縣城

面積:11590.5公頃

關鍵字:中國華南亞熱帶濱海溼地的典型代表、我國東南沿海少有的鳥類自然保護區

8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所在地: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

面積:20278.8公頃

關鍵字:我國大陸沿海紅樹林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被列入“拉姆薩公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森林與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

你不能錯過的廣東十大最美溼地

新鮮出爐

新快報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廳獲悉,歷時一年的“廣東溼地萬里行”系列活動結束,經過民衆和專家綜合評選,南沙濱海溼地景區、海珠國家溼地公園、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十個溼地榮獲“廣東最美溼地”稱號。

據活動主辦方廣東省溼地保護協會介紹,廣東是全國溼地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全省溼地面積175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10%。目前已建溼地保護區165個、溼地公園95個,溼地保護率達50%,溼地公園(保護區)和溼地保護率分別位居全國第一、第二位。未來幾年,廣東將大力推進綠色生態水網建設,至2017年,全省溼地公園將達180個。

廣東十大最美溼地

南沙濱海溼地景區

深圳福田紅樹林溼地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星湖國家溼地公園

廣東萬綠湖國家溼地公園

廣東海珠國家溼地公園

廣東麻涌華陽湖溼地公園

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

來源: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