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時節重在健脾除溼
2月1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此時降雨量開始增多,天氣逐漸回暖,但氣溫仍然較低。2月17日,山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郭洪波提醒,雨水節氣後,隨着降雨量的增加,寒溼之邪更容易侵襲脾臟,而且溼邪纏綿難去,此時,除了養肝,健脾除溼也尤爲重要。
春天屬木,而肝也屬木,春天是養肝的最佳時節。中醫認爲,肝主疏泄,負責調節全身的氣機。如果肝氣鬱結,人就容易情緒低落、胸悶、脅痛,甚至影響消化功能。而中老年人,肝血不足、肝氣鬱結的情況比較常見,所以雨水節氣一定要重視養肝。郭洪波提醒,首先情緒要舒暢,春天肝氣升發,情緒容易波動,此時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少生氣、少焦慮;其次,飲食上要多吃一些疏肝理氣的食物,如芹菜、菠菜、茼蒿等綠色蔬菜;作息要規律,早睡早起,熬夜最傷肝。
“雨水節氣不僅要養肝,還要健脾除溼。”郭洪波說,雨水節氣,空氣中的溼氣加重,溼氣一重,脾胃容易出問題。中醫講“脾主運化”,脾虛了,溼氣就會在體內堆積,導致身體沉重、乏力、食慾不振,甚至大便黏膩,所以,此時健脾除溼尤爲重要。郭洪波建議,可吃一些健脾除溼的食物,如山藥、薏米、紅豆、茯苓等,其中,薏米紅豆粥既能健脾,又能除溼。還可以多吃一些辛溫發散的食物,如蔥、姜、蒜、香菜。這些食物能幫助身體發汗,促進血液循環,把體內的寒氣逼出來。要適當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可幫助氣血運行,排出溼氣。(記者 劉濤)
來源:太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