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人性化設計,澳洲超級年金提撥率大增

文/林讓

臺灣在2005年實施確定提撥制(DC)的「勞退新制」,之後持續進行退休金制度改革,現階段正處於「勞退自選平臺」的修法階段。

澳洲自從1992年實施「超級年金」確定提撥制以來,就以「開放、透明與多元」爲全世界退休制度研究的焦點。

施羅德澳洲投資管理執行長,同時是施羅德亞太區負責人葛雷庫柏(Greg Cooper),不僅曾是澳洲金融服務協會主席,也曾在英國香港新加坡有多年駐地經驗,深刻觀察各國退休金制度改革。

究竟澳洲經驗可以給臺灣什麼啓示?好的勞退自選方案應該包含那些要素?庫柏有第一手的心得。以下是訪談精彩摘要:

確定提撥制 成全球趨勢

全球的退休大趨勢就是,各國都在從經歷「確定給付制」(DB)轉到「確定提撥制」(DC)的過程。雖然在歐洲沒那麼明顯,但是在許多已開發國家,像是美國、澳洲,DC制已是主流。

之所以這樣是因爲全球人口愈來愈長壽政府與企業無法承受這麼龐大的退休金支出,所以透過DC制把責任轉嫁給個人。

這場全球的結構性轉換,賦予勞工更多退休規劃自主性,可以更自由地進行儲蓄與投資,人們開始把退休金投入到共同基金當中

超級年金制 逐步提升至12%

澳洲目前DC架構的超級年金制(Superannuation)涵蓋率已達85%以上。政府強制推行超級年金,強迫僱主提撥僱員薪資的9.5%到僱員的退休帳戶中,到2020年之前將逐步提升到12%,而僱員也可自主提撥。

以此方式來儲蓄勞工的退休金,會更彈性、更具轉換的方便性,就算轉換僱主也能保有之前存下的退休金。就算是短期工作,例如打工遊學三個月的揹包客,也要提撥超級年金。

在超級年金中,僱員可以自己選擇投資方案,但僱員通常不選擇,那就由僱主提撥到預設方案當中,目前大約有八成以上都是放到預設方案中,包括170種My Super的預設基金。

目前,超級年金的資產規模是1.9兆~2兆澳元,讓澳洲躍爲世界第三大的基金市場。超級年金現在大約有150種的大型主流基金,前50大是囊括了大部分的資產,旗下有上千種相關商品

澳洲的人口與臺灣差不多,我們等於是用較小的人口規模,創造瞭如此大的市場價值。澳洲上次大蕭條已經是23年前的事了,也是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第一個回覆的股票市場,這一切都是拜超級年金所賜,因爲它替澳洲創造了一個龐大資金池,我們自成一個完整的資金體系,不容易受外在經濟衝擊

超級年金的成功,很重要的是有廣泛的社會共識。

澳洲政府每五年做一個人口普查,然後發佈一個「跨世代報告」(Intergenerational Report),報告裡會分析各人口統計變化,對退休成本、勞動人力與健康醫療支出的影響,我們是要告訴國民:我們要在衝擊來臨之前,就準備好解決之道,而且今天就開始。所以澳洲國民對超級年金有很高認同,施政阻力就小很多。

三大因素 擴大勞工參與意願

歸結DC制的成功之道,不外乎有三個面向:「政府治理」、「鼓勵機制」與「制度彈性」。

首先是政府治理,政府要設定想管的程度到哪裡、如何監理信託業者,還有個人帳戶的規範與限制。像在澳洲,你是不能在提領年齡之前動用退休金的,如果違反,會有很大的懲罰。

再者,你要以機制鼓勵民衆參加。像是澳洲員工可以自願提撥退休金,但如何提升他們的意願呢?通常是稅負優惠。澳洲一般所得稅最高會到48%,但如果自願提撥進超級年金的薪水,最高就只課15%,而放在超級年金基金中賺的資本利得稅最高也只有10%。但如果是超級年金之外賺的資本利得稅,就會課到一般所得稅的一半。當你到了提領年齡,從超級年金當中領出來的退休金則幾乎沒有稅。

第三要素是制度彈性,像是開放員工自選投資方案。開放一些,員工會很高興擁有自主投資的權力,會擴大參與意願;但如果太過彈性、開放太多,那反而員工不知如何選或者做出壞決定,怎麼開放是學問。

臺灣僱員 普遍自提率不高

新加坡、香港都已採強制提撥制,並且開放勞工自主勞資,臺灣也朝這方向走,基本上是走在對的道路上。

臺灣是強制僱主提撥6%薪水,僱員採自願提撥制,但自提率很低。我建議臺灣可將自願提撥設爲預設選項,若政府預設讓員工一開始就加入這體系、自動提撥6%,他若反對可以退出。以經驗看來,通常不會有人去申請退出,如此一來自提率就拉高了,有助於員工對抗長壽風險

這是一種「行爲科學」,好的制度設計就是要考慮人性。像是澳洲到65歲才能提領退休金,政府怕大家一次領出來花光,就什麼都沒了,因此設了最小與最大的領出比率,例如65歲至少要領出4%、最多隻能領15%,其他的錢繼續在基金帳戶中滾利。而到了95歲,最小提領比率就是14%,最多則可提領到50%。

這是「年金」的概念,確保民衆一次領出一部分當年金,每一個月都有現金流,到了老年不會沒保障。

理財顧問系統完善 方便諮詢

此外,雖然鼓勵市場競爭,但澳洲政府還是自己出面設置退休基金的運作平臺,以此讓效率更高、費用更低廉。

這樣的基金交易平臺是屬於批發(wholesale)架構,費用當然比採零售體系的美國退休基金來得便宜。澳洲讓各種不同風險屬性基金在超級年金平臺上整合,再將不同的資產分類集結於不同基金池中,由這個基金池統一操作,例如股票類型的基金會被集結在一起操作。想做到這樣,必須政府出面整合信託業者。

產品設計也很重要。在澳洲,有許多預設基金是「抗通膨(Inflation+)」系列的商品,這種目標導向的基金比像是「生命週期基金」的資產配置導向基金來得好。因爲你跟投資人說這檔基金有50%在債、50%在股票,他們不會知道你在說什麼,但如果明確告訴他這檔基金是Inflation+3,他馬上就明白這檔基金的目標與風險。

爲了協助民衆做好退休理財規劃,澳洲有完善的理財顧問系統,民衆隨時可以付費尋求專業的退休建議,也有愈來愈多超級年金的基金自設理財顧問,並且由基金來埋單費用。

去年,澳洲政府去年通過一份法案:「未來理財建議」(Future Financial Advice),讓理財顧問不得收佣金,以確保其獨立性,民衆就能得到更好的服務品質,這做法和英國很像。這項立法,最初是「穆瑞報告」(Murray Report)這個第三方獨立機構所提出的建議。

穆瑞報告不是隻監督超級年金,而是監督所有金融體系,包括銀行、保險與理財顧問等提供金融服務的產業。所以,一套退休新制要推行順利,不只要具備上述成功元素,還得納入監督力量。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7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立即購買遠見雜誌7月號: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