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旦近距離接觸"現代牧者"

“快看呀!這個貝都男子眼睛居然是淺色的,他深邃又迷離的眼神已從遠處奪人心魄!”就在記者一行徒步在“世界新七大奇蹟”——約旦佩特拉古城周遭的雄峰險谷之時,山路上迎面而來一位騎着毛驢貝都因男子,不少人就他的外形展開喋喋不休的討論。導遊阿卜杜拉見狀也吃起了醋:“貝都因男人,貝都因男人,你們剛到約旦3天,嘴裡成天嘮叨的都是他們,眼裡還有我這個導遊嗎?”

《嫁給貝都因男人》

貝都因人,是生活在中東及北非沙漠地帶的一個穆斯林民族,歷史上靠遊牧維生,擁有自己的阿拉伯語方言,但也遭受來自其他民族 “貧窮、落後、不衛生”等歧視。約旦境內至今生活有1萬多貝都因人,在南部的佩特拉及瓦迪拉姆地區,遊客難以避免與招攬生意的貝都因商販近距離接觸。

不過,激發記者對貝都因人,特別是對貝都因男子好奇的,還是緣於隊友瓦萊麗在到達約旦首日時就亮出的《嫁給貝都因男人》一書。“你要去哪兒?爲何今晚不來我的巖洞裡過夜呢?”正是從這句話開始,年僅21歲的新西蘭揹包客瑪格麗特於1978年在佩特拉偶遇了貝都因男子穆罕默德,在對貝都因傳統一無所知,不掌握一個阿拉伯語方言單詞的情況下,瑪格麗特與默罕默德相處兩個月後做出嫁給後者的決定。他們共同生活了20年,育有三個孩子。瑪格麗特在其自傳體小說《嫁給貝都因男人》中描述的經歷讓記者既着迷又不解:一個年輕西方女孩,怎會這樣拋下所有,遠嫁一個貝都因牧民,並在巖洞裡廝守20年的愛情?“巨大文化及語言鴻溝之外,肯定是貝都因男人的魅力讓瑪格麗特決心留下,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幾乎所有讀者都對該書留下如此評論。

在貝都因房東納賽爾賬房裡,記者在晚餐期間向他提及這段戀情。納賽爾表示,其實嫁給貝都因人的不止瑪格麗特,他的侄子也娶到了一位西班牙女子。據他了解,如今附近村子裡嫁給貝都因人的歐美女孩不下四五個。納賽爾認爲,當地旅遊業興旺,而貝都因男子人熱情、英語好,嘴還甜,所以“有異國女子選擇他們作配偶太正常了。”同行女隊友對此很認同,她們還強調,以上因素而外,貝都因男子帥氣而不羈的外形也很讓人蠢蠢欲動。

畫着眼線熱心人

第二天我們在徒步途中恰巧經過瑪格麗特的紀念品店,她的兒子正在兜售多種外語版本的《嫁給貝都因男人》。“你不覺得這個賣書的混血貝都因也很養眼嗎?”,女隊友再次打開了 “貝都因外貌協會”的話匣子。我覺得有必要嚴肅審視一下他們的魅力所在了。

約旦的貝都因男人。潘 亮 攝

紅白雙色或者清一色頭巾長袍還有鬍鬚,三大標配之外,貝都因男子還有什麼秘密武器?“看眼睛!他們畫着眼線呢!”順着隊友娜塔莉指示,我在一個茶室裡和一位年輕貝都因男子目光交接,的確,他畫有眼線的雙眼非常靈動、有力又帶着神秘。貝都因男子的黑色眼線由一種名爲“穆提”的植物原料製成,畫一次可保持數天。“畫眼線是爲扮帥嗎?”面對提問,名叫哈內姆的23歲青年回答說他從10歲起已開始爲自己畫眼線,目的是保護眼睛少受陽光及風沙的傷害。但不可否認,黑眼線、淺眼眸、深膚色以及濃密的縷縷捲髮都是哈內姆外形的加分大項。

貝都因男子魅力十足也會甜言蜜語似乎成了他們的一個標籤,可是隨着旅行深入,記者發現在他們華麗外表之下,更藏有一顆真誠好客的內心。已經記不清多少次聽到貝都因商販“歡迎來到約旦!”的問候,即便你不打算購買任何商品。“歡迎你朋友,來坐下喝杯茶!”走在山路上,居然也有貝都因男子熱情招呼你休息。當浸泡着黑茶、鼠尾草茶水燒開之後,飲下一口琥珀色甜茶,大家開始談天說地,暢聊人生並探討貝都因人的處世哲學。免費爲你燒茶,花時間陪你聊天,告別時邀請你再來,經過如此交流,又怎能簡單將貝都因男子和“畫着眼線的花言巧語者”直接畫等號呢?

不忘傳統的現代遊牧者

隨着旅遊業的發展,遊客在約旦接觸到的貝都因男性(在外工作的貝都因女性很少見)幾乎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遊牧者了。但是他們在賺錢維生和尊重傳統兩者之間又能做到完美平衡,也讓我對這個民族肅然起敬。

兩天三夜的沙漠之旅中,隨行貝都因男子展示出赤腳行走、露宿星空生火做飯、小桶淨身、指揮駱駝等等行爲表現了他們對自然環境的超強適應和虔誠尊重,遊牧民族的血液依然汩汩流淌在身體之中。爲讓遊客滿意盡興,貝都因男子還會在行程中爲遊客指引景點、搭建帳篷端茶盛飯並在餐後歌舞助興,一張張時刻洋溢微笑的臉龐讓我覺得這些“現代遊牧者”是那樣親切、愉快和自由,而他們本身也是那樣令人欣賞、欽佩而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