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蔡習會的繫鈴人

▲兩岸領導人直接會面,是打開兩岸僵局的唯一機制。(圖/路透社記者李毓康攝/合成圖

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的一場會面,曾是全球注目焦點;如今事隔2年,有誰還記得「馬習會」?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當然記得。他在中共「十九大」的報告中,把「實現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視爲他過去執政5年的一項重大工作成果馬英九也不會忘記,能和對岸領導人在國際鎂光燈下平起平坐,凸顯兩岸的尊嚴和對等,當然是他任內的最大亮點。馬總統日前宴請當初隨他前往新加坡與會的我方人員餐敘時,曾感嘆大家爲此付出的心力,可能會因政黨輪替而無以爲繼。

但人散曲未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會見代表蔡總統出席APEC的宋楚瑜時,建議兩岸領導人可以直接對話解決問題。安倍的這項建議讓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深感鼓舞,因許信良最近一直在爲「蔡習會」吹風。許信良認爲「蔡習會」是可能的,因爲它既能讓蔡英文維持與對岸的良好關係,又能爲習近平提供一項重大的政績,所以是雙贏。許進一步指出,蔡習會就是蔡總統所提的新模式,可讓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從「先例」變成「常例」。

實際上,兩岸高層會晤並非新的議題。過去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就已多次表達這個願望。在對岸,江澤民於1995年1月30日發表對臺政策的八點主張當中,也提到「歡迎臺灣當局的領導人以適當身分前來訪問,也願意接受臺灣方面的邀請前往臺灣。」但這個構想,卻因隨後兩岸形勢的每況愈下而胎死腹中。

推動「馬習會」臨門一腳的是來自對岸的積極主動。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新加坡回答記者提問時,曾列舉了「馬習會」的6點指標性意義:第一,它爲兩岸關係未來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具有里程碑意義;第二,尤其對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肯定;第三,它是對體現一箇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作爲共同政治基礎的再確認,對兩岸關係未來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四,兩岸交往互動層次的提升,有利於促進兩岸溝通對話,實現互利共贏;第五,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第六,有利於激發兩岸同胞攜手合作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情

上述說法就已表明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基本上是「可欲的」,因有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但「可欲的」要變「可能的」,則必須擁有一些「可行的」條件。

馬英九執政8年兩岸關係創造的「大交流、大和解、大合作」,固然爲馬習會提供了有利的客觀背景,但關鍵是兩岸領導人在「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上的「心靈契合」,這強化了雙方的互信基礎。

對於「蔡習會」的構想,我們樂觀其成,也願努力促其實現,但「解鈴仍需繫鈴人」,蔡政府必須確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就是雙方以求同存異的精神,對會談涉及的一中意涵與兩岸關係的性質問題達成共同的理解。這並不違反兩岸對於「九二共識」歷史事實的認知。當雙方對於「九二共識」一詞建立了語意學上的共識後,兩岸即可舉行高層會晤,討論雙方如何經由分工合作,共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本文轉載自2017年11月15日 《中國時報》A14版)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